纊字組詞 纊的詞語
纊字的常見組詞有:紞纊、楚纊、白纊、屬纊、寢關曝纊、重纊、挾纊、醪纊、衾纊、絺纊、繒纊、絲纊、黈纊、纖纊、綿纊、旒纊、纊息、纊纮、纊衣、纊服、纊綿、纊絮、纊繒、縑纊、衡纊、夾纊、耳纊、充纊,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纊字的意思
kuàng 絲綿。
含有纊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紞纊 | 1.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絲繩及塞耳用的絲綿絮。 |
楚纊 | 楚地的絲綿。《左傳·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遂傅于蕭。"后因以"楚纊"指君上的賜與,有被德感恩之意。 |
白纊 | 新絲綿。 |
屬纊 | 1.謂用新綿置于臨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斷氣。 2.指臨終。 辭典解釋屬纊 zhǔ kuàng ㄓㄨˇ ㄎㄨㄤˋ 人臨終前,將棉絮置其口鼻附近,以觀察其氣息的有無。 《禮記.喪大記》:「屬纊以俟氣絕。」 |
寢關曝纊 | 人睡在關隘之上,蠶繭曬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寧。 |
重纊 | 厚絲綿。亦指用厚絲綿制的衣被。 |
挾纊 | 1.披著綿衣。亦以喻受人撫慰而感到溫暖。 2.把絲綿裝入衣衾內,制成綿袍﹑綿被。 辭典解釋挾纊 xié kuàng ㄒㄧㄝˊ ㄎㄨㄤˋ 披著綿衣。比喻受人慰勉而感到溫暖。 《左傳.宣公十二年》:「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晉.杜預.注:「纊,綿也。言說以忘寒。」 《文選.潘岳.馬汧督誄》:「霑恩撫循,寒士挾纊。」 把絲綿裝入衣衾內,制成綿袍。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造綿》:「裝綿衣衾內以御重寒,謂之挾纊。」 |
醪纊 | 酒和絲棉。喻飽暖之惠。 |
衾纊 | 鋪入被子的絲綿。 |
絺纊 | 葛布與絲綿。指夏衣與冬衣。 |
繒纊 | 1.繒帛與絲綿的并稱。 2.指用繒帛絲綿制作的寒衣。 |
絲纊 | 1.絲和絲綿。 2.單指絲綿。 |
黈纊 | 黃綿所制的小球。懸于冠冕之上,垂兩耳旁,以示不欲妄聽是非。 辭典解釋黈纊 tǒu kuàng ㄊㄡˇ ㄎㄨㄤˋ 黃綿。舊時加于冕的兩旁,使耳朵不妄聽不義的言語。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 《文選.張衡.東京賦》:「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車中不內顧。」 |
纖纊 | 細絲綿。 |
綿纊 | 1.亦作"綿纊"。 2.絲綿。 3.借指絮絲棉的衣服。 |
旒纊 | 1.有垂旒與黈纊為飾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視聽。 2.借稱帝王。 |
纊息 | 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于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 |
纊纮 | 1.古時帝王冠冕左右懸垂耳塞的帶子。 |
纊衣 | 充以綿絮之衣。 |
纊服 | 1.充以綿絮之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