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散的讀音 罷散的意思
罷散 bà sàn 1、指遣散。《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宜罷散民役。宮室之制,務從約節。” 2、謂結束。 宋 蘇轍 《罷散青詞》:“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 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3、指疲敝散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陳涉﹞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宋 蘇轍 《北狄論》:“諸侯猶帥其罷散之兵,合從以擊秦 。”
- 罷
- 散
“罷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à sàn]
- 漢字注音:
- ㄅㄚˋ ㄙㄢˋ
- 簡繁字形:
- 罷散
- 是否常用:
- 否
“罷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遣散。 2.謂結束。 辭典解釋
罷散 pí sàn ㄆㄧˊ ㄙㄢˋ 疲困散亂。
漢.賈誼〈過秦論〉:「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而轉攻秦。」
網絡解釋
罷散
bà sàn
1、指遣散。《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宜罷散民役。宮室之制,務從約節。”
2、謂結束。 宋 蘇轍 《罷散青詞》:“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 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3、指疲敝散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陳涉﹞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宋 蘇轍 《北狄論》:“諸侯猶帥其罷散之兵,合從以擊秦 。”
“罷散”的單字解釋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罷散”的相關詞語
* 罷散的讀音是:bà sàn,罷散的意思:罷散 bà sàn 1、指遣散。《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宜罷散民役。宮室之制,務從約節。” 2、謂結束。 宋 蘇轍 《罷散青詞》:“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 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3、指疲敝散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陳涉﹞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宋 蘇轍 《北狄論》:“諸侯猶帥其罷散之兵,合從以擊秦 。”
基本解釋
1.遣散。 2.謂結束。辭典解釋
罷散 pí sàn ㄆㄧˊ ㄙㄢˋ疲困散亂。
漢.賈誼〈過秦論〉:「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而轉攻秦。」
罷散
bà sàn1、指遣散。《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宜罷散民役。宮室之制,務從約節。”
2、謂結束。 宋 蘇轍 《罷散青詞》:“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 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3、指疲敝散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陳涉﹞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宋 蘇轍 《北狄論》:“諸侯猶帥其罷散之兵,合從以擊秦 。”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