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的讀音 耳目的意思
- 耳
- 目
“耳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ěr mù]
- 漢字注音:
- ㄦˇ ㄇㄨ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耳目”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耳目 ěrmù
(1)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后漢書·朱浮傳》
辭典解釋
耳目 ěr mù ㄦˇ ㄇㄨˋ 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亦泛指見聞。《老殘游記.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閡,先生布衣游歷,必可得其實在情形。」
審察。
《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耳目人間,知外患苦。」
聽的人與看的人。泛指閑雜人。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賜顧,本該備個小酌,奉屈一談;一來恐怕褻尊,二來小地方耳目眾多,明日備個菲酌送到尊寓,萬勿見卻。」
《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過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紀也不會大到那里去,耳目眾多,聲名攸礙,這是如何使得呢?」
代人刺探消息的人。
《紅樓夢.第七四回》:「鳳姐見王夫人盛怒之際,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時調唆著邢夫人生事,縱有千百樣言辭,此刻也不敢說。」
英語 eyes and ears, sb's attention or notice, information, knowledge, spies
法語 mouchard, espion
網絡解釋
耳目 (漢語詞語)
(1)指視聽。 《荀子·君道》:“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 (2)指審察,了解。 《晉書·涼武昭王傳》:“賞勿漏疏,罰勿容親,耳目人間,知外患苦。” (3)指偵察消息的人。 《古今小說·汪姓之一死救全家》:“卻說洪恭在太湖縣廣有耳目。” (4)指視聽所系的事物;標志。 《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耳目”的單字解釋
【耳】:1.耳朵:耳聾眼花。耳聞目睹。2.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3.位置在兩旁的:耳房。耳門。4.姓。5.而已;罷了:想當然耳。技止此耳。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耳目”的近義詞
線人
“耳目”的相關成語
“耳目”的相關詞語
“耳目”造句
登高莫問頂,途中耳目新。
凡人之信,唯耳與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
他是敵人派來的耳目。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總裁是頭,沒手腳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動作的;干部是身體,沒耳目有手腳。
凡人耳目所聞見,心意所知識,性情所好惡,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務焉。
這篇小說寫得別具一格,讀了令人耳目一新。
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為心思,何患聞天下不廣?
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人謂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 耳目的讀音是:ěr mù,耳目的意思:耳目 (漢語詞語)(1)指視聽。 《荀子·君道》:“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 (2)指審察,了解。 《晉書·涼武昭王傳》:“賞勿漏疏,罰勿容親,耳目人間,知外患苦。” (3)指偵察消息的人。 《古今小說·汪姓之一死救全家》:“卻說洪恭在太湖縣廣有耳目。” (4)指視聽所系的事物;標志。 《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基本解釋
耳目 ěrmù
(1)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后漢書·朱浮傳》
辭典解釋
耳目 ěr mù ㄦˇ ㄇㄨˋ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亦泛指見聞。《老殘游記.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閡,先生布衣游歷,必可得其實在情形。」
審察。
《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耳目人間,知外患苦。」
聽的人與看的人。泛指閑雜人。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賜顧,本該備個小酌,奉屈一談;一來恐怕褻尊,二來小地方耳目眾多,明日備個菲酌送到尊寓,萬勿見卻。」
《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過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紀也不會大到那里去,耳目眾多,聲名攸礙,這是如何使得呢?」
代人刺探消息的人。
《紅樓夢.第七四回》:「鳳姐見王夫人盛怒之際,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時調唆著邢夫人生事,縱有千百樣言辭,此刻也不敢說。」
英語 eyes and ears, sb's attention or notice, information, knowledge, spies
法語 mouchard, espion
耳目 (漢語詞語)
(1)指視聽。 《荀子·君道》:“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 (2)指審察,了解。 《晉書·涼武昭王傳》:“賞勿漏疏,罰勿容親,耳目人間,知外患苦。” (3)指偵察消息的人。 《古今小說·汪姓之一死救全家》:“卻說洪恭在太湖縣廣有耳目。” (4)指視聽所系的事物;標志。 《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登高莫問頂,途中耳目新。
凡人之信,唯耳與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
他是敵人派來的耳目。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總裁是頭,沒手腳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動作的;干部是身體,沒耳目有手腳。
凡人耳目所聞見,心意所知識,性情所好惡,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務焉。
這篇小說寫得別具一格,讀了令人耳目一新。
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為心思,何患聞天下不廣?
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人謂已有知,由耳目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