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膏怎么讀 膏的意思

    “膏”字共有2個讀音: [gāo]   [gào]  
    膏
    漢字
    讀音 [gāo]
    [gào]
    注音 ㄍㄠ|ㄍㄠˋ
    部首 [月]  月字旁
    筆畫 總筆畫:14 部外:10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18F
    其它編碼 五筆:ypke 倉頡:yrbb 鄭碼:sjjq 四角:00227
    筆順編碼 41251452512511
    筆順筆畫 丶一丨フ一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
    筆順名稱 點 橫 豎 橫折 橫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鉤 橫 橫

    膏字的意思

    [gāo]

    1.脂肪,油;肥肉:焚膏繼晷(guǐ)。

    2.糊狀的東西:牙膏。藥膏。

    3.中成藥劑型之一。在常溫時為固體、半固體或半流體的制品。可分為內服膏、外貼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

    4.肥沃:膏壤。

    [gào]

    1.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的轉動部位上,使潤滑:膏車。

    2.把毛筆蘸墨后在硯臺上掭:膏筆。

    膏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gāo ㄍㄠˉ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它字義


    gào ㄍㄠˋ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膏油。 把毛筆蘸上墨汁在硯臺邊上掭:膏筆。膏墨。

    英語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德語 Creme (S)?,Paste (S)?,Salbe (S)

    法語 graisse,onctueux

    膏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gāo

    〈名〉

    (1) (形聲。從肉,高聲。從肉,表示與肉體有關。本義:溶化的油脂,無角動物的油脂)

    (2) 同本義 [fat;grease;oil]

    膏,肥也。——《說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釋者曰膏。

    無角者膏。——《大戴禮記·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內熱溲膏。——《莊子·則陽》

    膏之下。——《左傳·成公十年》。注:“心下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衛風·伯兮》

    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國志·周瑜傳》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韓愈《答李翊書》

    (3) 又如:膏液(動植物體內或植物果實內的油脂);膏澤脂香(指油脂類的化妝品);膏髓(脂膏與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鮮(指魚肉一類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種);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燈 [oil lamp]

    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韓愈《答李翊書》

    (7) 又如:膏明(燈火照明);膏映(謂燈光照射);膏晷(燈光與日影)

    (8) 濃稠的糊狀物。引申為藥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軟膏;牙膏;藥膏;膏餳(飴糖)

    (9) 指物之精華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華)

    (10) 古代醫學稱心尖脂肪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左傳·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靈深處。古代醫學稱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隔膜之間的隔膜為肓)

    (12) 制成相當細長的而常常是圓柱形的化妝品 [stick]。如:潤膚膏;唇膏

    詞性變化

    gāo

    〈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記·齊太公世家》

    膏田滿野。——仲長統《昌言·理論》

    (2) 又如:膏脈;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疇(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禮記·禮運》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與山泉)

    (5) 另見 gào

     

    基本詞義


    gào

    〈動〉

    (1) 潤澤,滋潤 [moisten]。如:膏流(滋潤);膏潤(雨露滋潤草木。亦借喻對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潤滑嘴唇,拭凈舌頭);膏澤(膏雨。滋潤作物的雨水)

    (2) 在軸、軸承或機器轉動部分加潤滑油使潤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頭);膏車(在車軸上涂油,使之潤滑)

    (3) 以化妝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謂修飾面容)

    (4) 把毛筆蘸上墨,在硯臺邊上拖勻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見 gāo

    膏字的辭典解釋

    膏ㄍㄠgāo 名

    肥肉、油脂。如:「焚膏繼晷」。《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宗室傳·摑保傳》:「摑保洞腹見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為炙。」

    濃稠的糊狀物。如:「牙膏」、「藥膏」、「枇杷膏」。

    比喻恩澤。《孟子·離婁下》:「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于民。」

    古代稱心臟與橫膈膜間的部位。如:「病入膏肓」。《左傳·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晉·杜預·注:「心下為膏。」

    美好的。如:「膏田沃野」。《禮記·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膏ㄍㄠˋgào動

    潤滑、潤澤。《詩經·曹風·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身以徜徉。」

    蘸、沾。如:「膏筆」、「膏墨」。元·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題紙散下來了,俺子索磨的墨濃,膏的筆飽。」

    康熙字典解釋

    膏【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肥也。《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易·鼎卦》雉膏不食。《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註》膏,肥也。《又》夫膏??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膏【卷四】【肉部】

    ??也。從肉高聲。古勞切

    說文解字注

    (膏)肥也。按肥當作脂。脂字不廁於此者、許嚴人物之別。自胙篆巳下乃謂人所食者。膏謂人脂。在人者可假以名物。如無角者膏是也。脂專謂物。在物者不得假以名人也。從肉。高聲。古勞切。二部。

    膏字組詞

    膏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膏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