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風作浪的讀音 興風作浪的意思
【解釋】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示例】頭兩天見姊夫同前任不對,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帳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近義詞】無事生非、惹是生非【反義詞】風平浪靜、相安無事【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興
- 風
- 作
- 浪
“興風作浪”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īng fēng zuò làng]
- 漢字注音:
- ㄒㄧㄥ ㄈㄥ ㄗㄨㄛˋ ㄌㄤˋ
- 簡繁字形:
- 興風作浪
- 是否常用:
- 是
“興風作浪”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興風作浪 xīngfēng-zuòlàng
(1) [stir up trouble;fan the flames of disorder]∶掀起事端,無事生非
可笑那班小人,抓住人家一點差處,便想興風作浪。——清· 曾樸《孽海花》
(2) [make wave]∶擾亂正常的做法或常規
辭典解釋
興風作浪 xīng fēng zuò làng ㄒㄧㄥ ㄈㄥ ㄗㄨㄛˋ ㄌㄤˋ 掀起風浪。比喻挑起事端,引發爭吵。〈通俗常言疏證.水火.興風作浪〉引《蜃中樓劇》:「要你在這里興風作浪。」也作「掀風播浪」、「掀風鼓浪」。
英語 to incite trouble, to stir up havoc
德語 Unruhe stiften (S)?
法語 soulever vagues et tempêtes, fomenter des troubles, semer le désordre
網絡解釋
【解釋】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示例】頭兩天見姊夫同前任不對,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帳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
【近義詞】無事生非、惹是生非
【反義詞】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興風作浪”的單字解釋
【興】:1.起身;起來。2.興起。3.派遣;出發。4.徵聚。5.推舉;起用。6.產生。7.猶動。8.猶作。9.猶升。10.倡導。11.創辦;舉辦。12.設立;製造。13.成功;成就。14.昌盛;興旺。15.胖。16.流行;時行。17.寵慣。18.準許,許可。19.或許,也許。20.語氣詞。21.姓。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2.風教;教化。3.習俗,風氣。4.風操,節操。5.猶風範,風度。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7.收采。參見“風聽”。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9.聲音。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11.趨勢;情勢。12.消息。13.意旨。14.風波;事端。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16.謂獸類雌雄相誘。17.指獸類放逸走失。18.指男女間的情愛。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21.泛指詩作。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癥。亦指急癥。如中風、痛風等。24.癲狂。後作“瘋”。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26.指嬉戲,戲鬧。27.落。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29.姓。[fěng]1.勸諫;諷諫。2.泛指勸說。3.諷誦。
【作】:[zuò]1.勞動;勞作:精耕細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槍聲大作。3.寫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裝:作態。裝模作樣。5.當作;作為:過期作廢。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作斗爭。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浪】:1.波浪:風平浪靜。乘風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東西:麥浪。聲浪。3.沒有約束;放縱:放浪。浪費。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興風作浪”的相關詞語
* 興風作浪的讀音是:xīng fēng zuò làng,興風作浪的意思:【解釋】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示例】頭兩天見姊夫同前任不對,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帳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近義詞】無事生非、惹是生非【反義詞】風平浪靜、相安無事【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興風作浪 xīngfēng-zuòlàng
(1) [stir up trouble;fan the flames of disorder]∶掀起事端,無事生非
可笑那班小人,抓住人家一點差處,便想興風作浪。——清· 曾樸《孽海花》
(2) [make wave]∶擾亂正常的做法或常規
辭典解釋
興風作浪 xīng fēng zuò làng ㄒㄧㄥ ㄈㄥ ㄗㄨㄛˋ ㄌㄤˋ掀起風浪。比喻挑起事端,引發爭吵。〈通俗常言疏證.水火.興風作浪〉引《蜃中樓劇》:「要你在這里興風作浪。」也作「掀風播浪」、「掀風鼓浪」。
英語 to incite trouble, to stir up havoc
德語 Unruhe stiften (S)?
法語 soulever vagues et tempêtes, fomenter des troubles, semer le désordre
【解釋】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示例】頭兩天見姊夫同前任不對,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帳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
【近義詞】無事生非、惹是生非
【反義詞】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興】:1.起身;起來。2.興起。3.派遣;出發。4.徵聚。5.推舉;起用。6.產生。7.猶動。8.猶作。9.猶升。10.倡導。11.創辦;舉辦。12.設立;製造。13.成功;成就。14.昌盛;興旺。15.胖。16.流行;時行。17.寵慣。18.準許,許可。19.或許,也許。20.語氣詞。21.姓。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2.風教;教化。3.習俗,風氣。4.風操,節操。5.猶風範,風度。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7.收采。參見“風聽”。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9.聲音。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11.趨勢;情勢。12.消息。13.意旨。14.風波;事端。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16.謂獸類雌雄相誘。17.指獸類放逸走失。18.指男女間的情愛。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21.泛指詩作。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癥。亦指急癥。如中風、痛風等。24.癲狂。後作“瘋”。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26.指嬉戲,戲鬧。27.落。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29.姓。[fěng]1.勸諫;諷諫。2.泛指勸說。3.諷誦。
【作】:[zuò]1.勞動;勞作:精耕細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槍聲大作。3.寫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裝:作態。裝模作樣。5.當作;作為:過期作廢。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作斗爭。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浪】:1.波浪:風平浪靜。乘風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東西:麥浪。聲浪。3.沒有約束;放縱:放浪。浪費。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