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綠叢中紅一點的讀音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意思
辭典解釋萬綠叢中紅一點 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 本形容綠叢中偶見一紅花。語本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四.半山老人》:「遯齋閑覽云:『唐人詩:「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不記作者名氏。鄧元孚曾見介甫親書此兩句于所持扇上,或以為介甫自作,非也。』王直方詩話云:『荊公作內相時,翰苑中有石榴一叢,枝葉甚茂,但只發一花,故荊公題此詩。余每以不見全篇為恨。』二說未知孰是。」后指眾多男子中僅見一女子。
- 萬
- 綠
- 叢
- 中
- 紅
- 一
- 點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
- 漢字注音:
- ㄨㄢˋ ㄌㄩˋ ㄘㄨㄥˊ ㄓㄨㄥ ㄏㄨㄥˊ ㄧ ㄉㄧㄢˇ
- 簡繁字形:
- 萬綠叢中紅一點
- 是否常用:
- 否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萬綠叢中紅一點 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 ㄨㄢˋ ㄌㄩˋ ㄘㄨㄥˊ ㄓㄨㄥ ㄏㄨㄥˊ ㄧ ㄉㄧㄢˇ 本形容綠叢中偶見一紅花。語本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四.半山老人》:「遯齋閑覽云:『唐人詩:「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不記作者名氏。鄧元孚曾見介甫親書此兩句于所持扇上,或以為介甫自作,非也。』王直方詩話云:『荊公作內相時,翰苑中有石榴一叢,枝葉甚茂,但只發一花,故荊公題此詩。余每以不見全篇為恨。』二說未知孰是。」后指眾多男子中僅見一女子。
網絡解釋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單字解釋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綠】:同“綠”。
【叢】:同“叢”。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點】:同“點”。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相關詞語
* 萬綠叢中紅一點的讀音是: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萬綠叢中紅一點的意思:辭典解釋萬綠叢中紅一點 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 本形容綠叢中偶見一紅花。語本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四.半山老人》:「遯齋閑覽云:『唐人詩:「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不記作者名氏。鄧元孚曾見介甫親書此兩句于所持扇上,或以為介甫自作,非也。』王直方詩話云:『荊公作內相時,翰苑中有石榴一叢,枝葉甚茂,但只發一花,故荊公題此詩。余每以不見全篇為恨。』二說未知孰是。」后指眾多男子中僅見一女子。
辭典解釋
萬綠叢中紅一點 wàn lǜ cóng zhōng hóng yī diǎn ㄨㄢˋ ㄌㄩˋ ㄘㄨㄥˊ ㄓㄨㄥ ㄏㄨㄥˊ ㄧ ㄉㄧㄢˇ本形容綠叢中偶見一紅花。語本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四.半山老人》:「遯齋閑覽云:『唐人詩:「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不記作者名氏。鄧元孚曾見介甫親書此兩句于所持扇上,或以為介甫自作,非也。』王直方詩話云:『荊公作內相時,翰苑中有石榴一叢,枝葉甚茂,但只發一花,故荊公題此詩。余每以不見全篇為恨。』二說未知孰是。」后指眾多男子中僅見一女子。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綠】:同“綠”。
【叢】:同“叢”。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點】: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