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螭怎么讀 螭的意思

    “螭”字共有1個讀音: [chī]  
    螭
    漢字
    讀音 [chī]
    注音
    部首 [蟲]  蟲字旁
    筆畫 總筆畫:16 部外:10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7AD
    其它編碼 五筆:jybc|jyrc 倉頡:liyub 鄭碼:islz 四角:50127
    筆順編碼 2512144134522554
    筆順筆畫 丨フ一丨一丶丶一ノ丶フ丨丨フフ丶
    筆順名稱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點 橫 撇 點 豎折/豎彎 豎 豎 橫折鉤 撇折 點

    螭字的意思

    1.古代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古代建筑或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做裝飾。

    2.同“”。

    螭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hī ㄔˉ

    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筑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螭頭。 古同“”,魑魅。

    英語 a dragon whose horns have not grown; cruel

    法語 dragon sans corne (folklore)?

    螭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chī

    〈名〉

    (1) (形聲。從蟲,離聲。本義: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 同本義 [hornless dragon in ancient folklore]。古代建筑或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

    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紅樓夢》

    (2) 又如:螭頭(古代鐘鼎禮器、碑額、殿柱、殿階及印章等上所刻的螭形花飾);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螭蟠(如螭龍盤據);螭虎(龍與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螭字的辭典解釋

    螭ㄔchī名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外形似龍而無角。建筑或工藝品上常用此形狀做為裝飾。《說文解字·蟲部》:「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云無角曰螭。」《楚辭·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康熙字典解釋

    螭【申集中】【蟲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音摛。《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又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又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又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又《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葉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又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註》山神,獸形。

    又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螭【卷十三】【蟲部】

    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云無角曰螭。丑知切

    說文解字注

    (螭)若龍而黃。南都賦曰。憚夔龍怖蛟螭。李注引說文蛟螭若龍而黃。按李注蛟字誤衍。左思蜀都賦。或藏蛟螭。劉注云。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龍。一曰龍子。似亦謂蛟螭爲一物。然上林賦蛟龍赤螭。文穎曰。龍子爲螭。張揖曰。赤螭、雌。龍也。皆劉說所本。張、左之賦皆不謂蛟螭一物也。許謂離爲山神。螭爲若龍而黃。與諸家說異。司馬相如曰赤螭。楊雄解嘲曰。翠虯絳螭之將登乎天。不謂其色黃矣。北方謂之地螻。呂氏春秋曰。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螻大螾。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地螻之說、其本此與。非螻蛄也。從蟲。離聲。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或云無角曰螭。六字疑後人所增。非許書本有。葢旣改虯下爲有角、則注此爲無角。

    螭字組詞

    螭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螭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