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氏的讀音 蠻氏的意思
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 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于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于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 蠻
- 氏
“蠻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án shì]
- 漢字注音:
- ㄇㄢˊ ㄕˋ
- 簡繁字形:
- 蠻氏
- 是否常用:
- 否
“蠻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國名。在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汝陽縣東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
網絡解釋
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
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于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于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蠻氏”的單字解釋
【蠻】:同“蠻”。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
“蠻氏”的相關詞語
* 蠻氏的讀音是:mán shì,蠻氏的意思: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 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于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于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基本解釋
1.古國名。在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汝陽縣東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于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于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蠻】:同“蠻”。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