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的讀音 行屍走肉的意思
【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反義詞】雖死猶生【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行
- 屍
- 走
- 肉
“行屍走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íng shī zǒu ròu]
- 漢字注音:
- 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 簡繁字形:
- 行尸走肉
- 是否常用:
- 否
“行屍走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行尸走肉 xíngshī-zǒuròu
[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晉· 王嘉《拾遺記》
辭典解釋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視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近義詞
酒囊飯袋
網絡解釋
【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
【反義詞】雖死猶生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行屍走肉”的單字解釋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屍】:同“尸”。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走。走路。孩子會走了。馬不走了。2.跑:奔走。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走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走三十里。你這步棋走壞了。4.趨向;呈現某種趨勢:走紅。走熱。5.離開;去:車剛走。我明天要走了。請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辭):她還這么年輕就走了。7.(親友之間)來往:走娘家。走親戚。他們兩家走得很近。8.通過:咱們走這個門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氣。走風。說走了嘴。10.姓。
【肉】:1.人和動物體內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韌的物質。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兒西瓜。4.性子慢,動作遲緩:肉脾氣。那個人太肉,一點兒利索勁兒也沒有。
“行屍走肉”的相關詞語
* 行屍走肉的讀音是:xíng shī zǒu ròu,行屍走肉的意思:【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反義詞】雖死猶生【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行尸走肉 xíngshī-zǒuròu
[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晉· 王嘉《拾遺記》
辭典解釋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視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近義詞
酒囊飯袋【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
【反義詞】雖死猶生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屍】:同“尸”。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走。走路。孩子會走了。馬不走了。2.跑:奔走。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走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走三十里。你這步棋走壞了。4.趨向;呈現某種趨勢:走紅。走熱。5.離開;去:車剛走。我明天要走了。請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辭):她還這么年輕就走了。7.(親友之間)來往:走娘家。走親戚。他們兩家走得很近。8.通過:咱們走這個門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氣。走風。說走了嘴。10.姓。
【肉】:1.人和動物體內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韌的物質。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兒西瓜。4.性子慢,動作遲緩:肉脾氣。那個人太肉,一點兒利索勁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