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濟濟的讀音 衣冠濟濟的意思
【解釋】猶言衣冠楚楚。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十:“衣冠濟濟,儀貌鏘鏘,彼何人斯?”《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次日清晨, 孫權 升堂。左邊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三十余人;右邊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三十余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各人分著幫,擺設了豬羊祭筵,衣冠濟濟在那里伺候。”
- 衣
- 冠
- 濟
- 濟
“衣冠濟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guàn jì jì]
- 漢字注音:
- ㄧˋ ㄍㄨㄢ ㄐㄧˋ ㄐㄧˋ
- 簡繁字形:
- 衣冠濟濟
- 是否常用:
- 否
“衣冠濟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言衣冠楚楚。 辭典解釋
衣冠濟濟 yī guān jǐ jǐ ㄧ ㄍㄨㄢ ㄐㄧˇ ㄐㄧˇ 服飾美好。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自來不識恁底,平日我衣冠濟濟。」
《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有笙歌聒耳,都道是迎進士上瀛洲,端的一個個氣宇昂昂,衣冠濟濟。」
網絡解釋
【解釋】猶言衣冠楚楚。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十:“衣冠濟濟,儀貌鏘鏘,彼何人斯?”《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次日清晨, 孫權 升堂。左邊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三十余人;右邊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三十余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各人分著幫,擺設了豬羊祭筵,衣冠濟濟在那里伺候。”
“衣冠濟濟”的單字解釋
【衣】:[yī]1.衣服:上衣。內衣。大衣。豐衣足食。2.包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筍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
【濟】:[jì]1.渡河。2.渡口。3.越過;度過。4.流通;貫通。5.救助。6.調劑;彌補;補益。7.增援;增加。8.停止。9.利用;發揮(作用)。10.成功;成就。11.濡,沾濕。參見“濟濡”。12.充足;齊全。13.引申為好。14.猶及、如,比得上。15.同“霽”。雨雪轉晴。16.通“隮(躋)”。登上;到達。[jǐ]1.古水名。古四瀆之一。2.古水名。發源於河北省·贊皇縣南,東流經高邑縣南,至寧晉縣南,注入泜水。3.見“濟濟”。4.同“擠”。排斥;廢棄。5.過濾。
“衣冠濟濟”的相關詞語
* 衣冠濟濟的讀音是:yī guàn jì jì,衣冠濟濟的意思:【解釋】猶言衣冠楚楚。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十:“衣冠濟濟,儀貌鏘鏘,彼何人斯?”《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次日清晨, 孫權 升堂。左邊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三十余人;右邊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三十余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各人分著幫,擺設了豬羊祭筵,衣冠濟濟在那里伺候。”
基本解釋
猶言衣冠楚楚。辭典解釋
衣冠濟濟 yī guān jǐ jǐ ㄧ ㄍㄨㄢ ㄐㄧˇ ㄐㄧˇ服飾美好。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自來不識恁底,平日我衣冠濟濟。」
《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有笙歌聒耳,都道是迎進士上瀛洲,端的一個個氣宇昂昂,衣冠濟濟。」
【解釋】猶言衣冠楚楚。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十:“衣冠濟濟,儀貌鏘鏘,彼何人斯?”《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次日清晨, 孫權 升堂。左邊文官 張昭 、 顧雍 等三十余人;右邊武官 程普 、 黃蓋 等三十余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各人分著幫,擺設了豬羊祭筵,衣冠濟濟在那里伺候。”
【衣】:[yī]1.衣服:上衣。內衣。大衣。豐衣足食。2.包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筍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
【濟】:[jì]1.渡河。2.渡口。3.越過;度過。4.流通;貫通。5.救助。6.調劑;彌補;補益。7.增援;增加。8.停止。9.利用;發揮(作用)。10.成功;成就。11.濡,沾濕。參見“濟濡”。12.充足;齊全。13.引申為好。14.猶及、如,比得上。15.同“霽”。雨雪轉晴。16.通“隮(躋)”。登上;到達。[jǐ]1.古水名。古四瀆之一。2.古水名。發源於河北省·贊皇縣南,東流經高邑縣南,至寧晉縣南,注入泜水。3.見“濟濟”。4.同“擠”。排斥;廢棄。5.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