袞袞諸公的讀音 袞袞諸公的意思
【解釋】袞袞:相繼不絕。舊指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們。【出處】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示例】國民黨的~管我們這些窮學生的什么“宣言”、“上書”!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近義詞】達官貴人【反義詞】蕓蕓眾生、黎民百勝、凡夫俗子【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兼語;含貶義
- 袞
- 袞
- 諸
- 公
“袞袞諸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ǔn gǔn zhū gōng]
- 漢字注音:
- ㄍㄨㄣˇ ㄍㄨㄣˇ ㄓㄨ ㄍㄨㄥ
- 簡繁字形:
- 袞袞諸公
- 是否常用:
- 否
“袞袞諸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袞袞諸公 gǔngǔn-zhūgōng
(1) [go on and miscellaneous]∶源源不斷而繁雜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唐· 杜甫《醉時歌》
(2) [mediocre and incompetent high-ranking official]∶舊時稱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
辭典解釋
袞袞諸公 gǔn gǔn zhū gōng ㄍㄨㄣˇ ㄍㄨㄣˇ ㄓㄨ ㄍㄨㄥ 眾多身居高位的官員。
《掃迷帚.第一二回》:「袞袞諸公,曾有改寺觀為學堂的條議,卻未能實見施行,化無用為有用。」
網絡解釋
【解釋】袞袞:相繼不絕。舊指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們。
【出處】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示例】國民黨的~管我們這些窮學生的什么“宣言”、“上書”!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
【近義詞】達官貴人
【反義詞】蕓蕓眾生、黎民百勝、凡夫俗子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兼語;含貶義
“袞袞諸公”的單字解釋
【袞】: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袞服。袞冕(袞服和冕旒)。
【袞】: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袞服。袞冕(袞服和冕旒)。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公】: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公款。公物。公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分母。公議。公約。3.屬于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4.使公開: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買公賣。大公無私。秉公辦理。6.公事;公務:辦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諸公。張公。10.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11.屬性詞。(禽獸)雄性的(跟“母”相對):公羊。這只小雞是公的。
“袞袞諸公”的相關詞語
* 袞袞諸公的讀音是:gǔn gǔn zhū gōng,袞袞諸公的意思:【解釋】袞袞:相繼不絕。舊指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們。【出處】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示例】國民黨的~管我們這些窮學生的什么“宣言”、“上書”!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近義詞】達官貴人【反義詞】蕓蕓眾生、黎民百勝、凡夫俗子【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兼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袞袞諸公 gǔngǔn-zhūgōng
(1) [go on and miscellaneous]∶源源不斷而繁雜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唐· 杜甫《醉時歌》
(2) [mediocre and incompetent high-ranking official]∶舊時稱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
辭典解釋
袞袞諸公 gǔn gǔn zhū gōng ㄍㄨㄣˇ ㄍㄨㄣˇ ㄓㄨ ㄍㄨㄥ眾多身居高位的官員。
《掃迷帚.第一二回》:「袞袞諸公,曾有改寺觀為學堂的條議,卻未能實見施行,化無用為有用。」
【解釋】袞袞:相繼不絕。舊指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們。
【出處】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示例】國民黨的~管我們這些窮學生的什么“宣言”、“上書”!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
【近義詞】達官貴人
【反義詞】蕓蕓眾生、黎民百勝、凡夫俗子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兼語;含貶義
【袞】: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袞服。袞冕(袞服和冕旒)。
【袞】: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袞服。袞冕(袞服和冕旒)。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公】: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公款。公物。公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分母。公議。公約。3.屬于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4.使公開: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買公賣。大公無私。秉公辦理。6.公事;公務:辦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諸公。張公。10.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11.屬性詞。(禽獸)雄性的(跟“母”相對):公羊。這只小雞是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