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冠毀冕的讀音 裂冠毀冕的意思
【解釋】1.比喻背棄王室。《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于 晉 ,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齊紀上·高帝》:“ 桂陽 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后憂惶,元戎無主。”2.比喻絕意仕進。《后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宋史·胡銓傳》:“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且反古復始,人心所同,裂冠毀冕之既久,而得此數公者追論 姬 漢 之舊章,尋繹東夏之成事,乃適見犬羊殊族,非我親昵。”
- 裂
- 冠
- 毀
- 冕
“裂冠毀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iè guān huǐ miǎn]
- 漢字注音:
- ㄌㄧㄝˋ ㄍㄨㄢ ㄏㄨㄟˇ ㄇㄧㄢˇ
- 簡繁字形:
- 裂冠毀冕
- 是否常用:
- 否
“裂冠毀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比喻背棄王室。 2.比喻絕意仕進。 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辭典解釋
裂冠毀冕 liè guān huǐ miǎn ㄌㄧㄝˋ ㄍㄨㄢ ㄏㄨㄟˇ ㄇㄧㄢˇ 冠冕是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裂冠毀冕比喻毀滅華夏文化,依隨蠻邦之俗。
《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網絡解釋
【解釋】1.比喻背棄王室。《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于 晉 ,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齊紀上·高帝》:“ 桂陽 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后憂惶,元戎無主。”2.比喻絕意仕進。《后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宋史·胡銓傳》:“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且反古復始,人心所同,裂冠毀冕之既久,而得此數公者追論 姬 漢 之舊章,尋繹東夏之成事,乃適見犬羊殊族,非我親昵。”
“裂冠毀冕”的單字解釋
【裂】:[liè]1.破而分開;破成兩部分或幾部分:分裂。破裂。決裂。裂紋。裂開。四分五裂。手凍裂了。2.葉子或花冠的邊緣上較大較深的缺口。[liě]東西的兩部分向兩旁分開:衣服沒扣好,裂著懷。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
【毀】:古同“毀”。
【冕】:1.古代帝王、諸侯所戴的禮帽。宋朝以后,專指皇帝的禮帽。2.喻指體育、文藝等競賽中第一名的榮譽地位:衛冕。
“裂冠毀冕”的相關詞語
* 裂冠毀冕的讀音是:liè guān huǐ miǎn,裂冠毀冕的意思:【解釋】1.比喻背棄王室。《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于 晉 ,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齊紀上·高帝》:“ 桂陽 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后憂惶,元戎無主。”2.比喻絕意仕進。《后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宋史·胡銓傳》:“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且反古復始,人心所同,裂冠毀冕之既久,而得此數公者追論 姬 漢 之舊章,尋繹東夏之成事,乃適見犬羊殊族,非我親昵。”
基本解釋
1.比喻背棄王室。 2.比喻絕意仕進。 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辭典解釋
裂冠毀冕 liè guān huǐ miǎn ㄌㄧㄝˋ ㄍㄨㄢ ㄏㄨㄟˇ ㄇㄧㄢˇ冠冕是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裂冠毀冕比喻毀滅華夏文化,依隨蠻邦之俗。
《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解釋】1.比喻背棄王室。《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于 晉 ,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齊紀上·高帝》:“ 桂陽 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后憂惶,元戎無主。”2.比喻絕意仕進。《后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宋史·胡銓傳》:“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且反古復始,人心所同,裂冠毀冕之既久,而得此數公者追論 姬 漢 之舊章,尋繹東夏之成事,乃適見犬羊殊族,非我親昵。”
【裂】:[liè]1.破而分開;破成兩部分或幾部分:分裂。破裂。決裂。裂紋。裂開。四分五裂。手凍裂了。2.葉子或花冠的邊緣上較大較深的缺口。[liě]東西的兩部分向兩旁分開:衣服沒扣好,裂著懷。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齊。怒發沖冠。2.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雞冠。樹冠。[guàn]1.把帽子戴在頭上(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歲)。2.在前面加上某種名號或文字:縣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軍。名冠全球。4.指冠軍:奪冠。三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冠軍)。5.姓。
【毀】:古同“毀”。
【冕】:1.古代帝王、諸侯所戴的禮帽。宋朝以后,專指皇帝的禮帽。2.喻指體育、文藝等競賽中第一名的榮譽地位:衛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