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音樂的讀音 西班牙音樂的意思
辭典解釋西班牙音樂 xī bān yá yīn yuè 源于中世紀回教王朝的宮廷音樂。十六世紀為其黃金時代,十八世紀受義大利音樂影響,成就其現代音樂基礎。最具特色的西班牙民族音樂為〈吉普賽舞曲〉,如今已成為西班牙音樂的代名詞。
- 西
- 班
- 牙
- 音
- 樂
“西班牙音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ī bān yá yīn yuè]
- 漢字注音:
- ㄒㄧ ㄅㄢ ㄧㄚˊ ㄧㄣ ㄩㄝˋ
- 簡繁字形:
- 西班牙音樂
- 是否常用:
- 否
“西班牙音樂”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西班牙音樂 xī bān yá yīn yuè ㄒㄧ ㄅㄢ ㄧㄚˊ ㄧㄣ ㄩㄝˋ 源于中世紀回教王朝的宮廷音樂。十六世紀為其黃金時代,十八世紀受義大利音樂影響,成就其現代音樂基礎。最具特色的西班牙民族音樂為〈吉普賽舞曲〉,如今已成為西班牙音樂的代名詞。
網絡解釋
“西班牙音樂”的單字解釋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班】:1.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大班。作業班。進修班。2.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上班。晚班兒。值班。日夜三班。3.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隸屬于排。4.舊指戲班,也用于劇團的名稱:班規。搭班。三慶班。5.a)用于人群:這班姑娘真有干勁。b)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班車。班機。7.調回或調動(軍隊):班師。8.姓。
【牙】:1.人和高等動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稱牙齒,也叫齒。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狀像牙齒的東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音】:1.聲音;讀音:音律。音樂。口音。樂音。雜音。把這個字的音讀準。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節:單音詞。復音詞。4.讀(某音):“區”字作姓時音歐。5.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西班牙音樂”的相關詞語
* 西班牙音樂的讀音是:xī bān yá yīn yuè,西班牙音樂的意思:辭典解釋西班牙音樂 xī bān yá yīn yuè 源于中世紀回教王朝的宮廷音樂。十六世紀為其黃金時代,十八世紀受義大利音樂影響,成就其現代音樂基礎。最具特色的西班牙民族音樂為〈吉普賽舞曲〉,如今已成為西班牙音樂的代名詞。
辭典解釋
西班牙音樂 xī bān yá yīn yuè ㄒㄧ ㄅㄢ ㄧㄚˊ ㄧㄣ ㄩㄝˋ源于中世紀回教王朝的宮廷音樂。十六世紀為其黃金時代,十八世紀受義大利音樂影響,成就其現代音樂基礎。最具特色的西班牙民族音樂為〈吉普賽舞曲〉,如今已成為西班牙音樂的代名詞。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班】:1.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大班。作業班。進修班。2.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上班。晚班兒。值班。日夜三班。3.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隸屬于排。4.舊指戲班,也用于劇團的名稱:班規。搭班。三慶班。5.a)用于人群:這班姑娘真有干勁。b)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班車。班機。7.調回或調動(軍隊):班師。8.姓。
【牙】:1.人和高等動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稱牙齒,也叫齒。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狀像牙齒的東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音】:1.聲音;讀音:音律。音樂。口音。樂音。雜音。把這個字的音讀準。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節:單音詞。復音詞。4.讀(某音):“區”字作姓時音歐。5.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