覈論的讀音 覈論的意思
核論 核論(核論|核論) 猶確論,高論。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核論:1.深刻的言論。《后漢書·郭太傳》:“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李賢 注:“核,猶實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2).深刻評議。《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元年》:“ 子將 者, 訓 之從子 劭 也,好人倫,多所賞識,與從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 汝南 俗有月旦評焉。”
- 覈
- 論
“覈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é lù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核論
- 是否常用:
- 否
“覈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確論,高論。
網絡解釋
核論
核論(核論|核論)
猶確論,高論。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核論:1.深刻的言論。《后漢書·郭太傳》:“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李賢 注:“核,猶實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2).深刻評議。《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元年》:“ 子將 者, 訓 之從子 劭 也,好人倫,多所賞識,與從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 汝南 俗有月旦評焉。”
“覈論”的單字解釋
【覈】:1.檢驗﹑查核:“檢覈”﹑“覈對”。《文選?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2.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十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3.深刻。《後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4.米麥舂餘的粗屑。《漢書?卷四十?陳平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之四十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覈論”的相關詞語
* 覈論的讀音是:hé lùn,覈論的意思:核論 核論(核論|核論) 猶確論,高論。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核論:1.深刻的言論。《后漢書·郭太傳》:“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李賢 注:“核,猶實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2).深刻評議。《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元年》:“ 子將 者, 訓 之從子 劭 也,好人倫,多所賞識,與從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 汝南 俗有月旦評焉。”
基本解釋
猶確論,高論。核論
核論(核論|核論)猶確論,高論。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核論:1.深刻的言論。《后漢書·郭太傳》:“ 林宗 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李賢 注:“核,猶實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恐辭辨雖巧,難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論也。”
(2).深刻評議。《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元年》:“ 子將 者, 訓 之從子 劭 也,好人倫,多所賞識,與從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 汝南 俗有月旦評焉。”
【覈】:1.檢驗﹑查核:“檢覈”﹑“覈對”。《文選?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2.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十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3.深刻。《後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4.米麥舂餘的粗屑。《漢書?卷四十?陳平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之四十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