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以滋訛的讀音 訛以滋訛的意思
【解釋】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出處】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于三人成虎。”【近義詞】以訛傳訛、三人成虎【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
- 訛
- 以
- 滋
- 訛
“訛以滋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é yǐ zī é]
- 漢字注音:
- ㄜˊ ㄧˇ ㄗ ㄜˊ
- 簡繁字形:
- 訛以滋訛
- 是否常用:
- 否
“訛以滋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猶言訛以傳訛。
網絡解釋
【解釋】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
【出處】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于三人成虎。”
【近義詞】以訛傳訛、三人成虎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
“訛以滋訛”的單字解釋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滋】:1.繁殖;生長:滋生。滋長。2.增添;加多:滋益。滋潤。3.噴射:水管往外滋水。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訛以滋訛”的相關詞語
* 訛以滋訛的讀音是:é yǐ zī é,訛以滋訛的意思:【解釋】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出處】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于三人成虎。”【近義詞】以訛傳訛、三人成虎【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1.猶言訛以傳訛。【解釋】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
【出處】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于三人成虎。”
【近義詞】以訛傳訛、三人成虎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滋】:1.繁殖;生長:滋生。滋長。2.增添;加多:滋益。滋潤。3.噴射:水管往外滋水。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