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幹的讀音 調幹的意思
調干 已婚人才引進,還須婚姻證明材料,以及提供其配偶的基本情況及學歷、學位、職稱和現實表現的材料;屬夫妻兩地分居的,須提供婚姻證明材料和已遷入一方的調動通知書或畢業生介紹信、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驗原件)。從寶安、龍崗兩調入特區的,還需提供調入(或畢業生分配)寶安、龍崗的調動通知(或畢業生介紹信)和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及本區人事局發的同意調出函。
- 調
- 幹
“調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iào gàn]
- 漢字注音:
- ㄉㄧㄠˋ ㄍㄢˋ
- 簡繁字形:
- 調干
- 是否常用:
- 否
“調幹”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調干 diàogàn
[cadre enrolled from among workers] 從工人轉為干部
網絡解釋
調干
已婚人才引進,還須婚姻證明材料,以及提供其配偶的基本情況及學歷、學位、職稱和現實表現的材料;屬夫妻兩地分居的,須提供婚姻證明材料和已遷入一方的調動通知書或畢業生介紹信、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驗原件)。從寶安、龍崗兩調入特區的,還需提供調入(或畢業生分配)寶安、龍崗的調動通知(或畢業生介紹信)和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及本區人事局發的同意調出函。
“調幹”的單字解釋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幹】: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3.事情:“有何貴幹?”《水滸傳?第十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4.才能。《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5.姓。如宋代有幹沖。6.主要的:“幹道”、“幹線”、“幹部”。7.從事、營求:“他是幹哪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
“調幹”的相關詞語
* 調幹的讀音是:diào gàn,調幹的意思:調干 已婚人才引進,還須婚姻證明材料,以及提供其配偶的基本情況及學歷、學位、職稱和現實表現的材料;屬夫妻兩地分居的,須提供婚姻證明材料和已遷入一方的調動通知書或畢業生介紹信、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驗原件)。從寶安、龍崗兩調入特區的,還需提供調入(或畢業生分配)寶安、龍崗的調動通知(或畢業生介紹信)和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及本區人事局發的同意調出函。
基本解釋
調干 diàogàn
[cadre enrolled from among workers] 從工人轉為干部
調干
已婚人才引進,還須婚姻證明材料,以及提供其配偶的基本情況及學歷、學位、職稱和現實表現的材料;屬夫妻兩地分居的,須提供婚姻證明材料和已遷入一方的調動通知書或畢業生介紹信、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驗原件)。從寶安、龍崗兩調入特區的,還需提供調入(或畢業生分配)寶安、龍崗的調動通知(或畢業生介紹信)和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及本區人事局發的同意調出函。【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幹】: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3.事情:“有何貴幹?”《水滸傳?第十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4.才能。《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5.姓。如宋代有幹沖。6.主要的:“幹道”、“幹線”、“幹部”。7.從事、營求:“他是幹哪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