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的讀音 論道的意思
論道 《論道》是貴州衛視打造的一檔以龍永圖為核心的演播室高端對話節目。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作為領銜嘉賓,圍繞“高度,深度,關注度”,關注熱點事件、焦點人物和國際風云,邀請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學界名家共同論道,致力于用普適的、主流的價值觀去進行思想啟蒙和價值引導。 論道 (詞語解釋)出自 《抱樸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 論
- 道
“論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ùn dào]
- 漢字注音:
- ㄌㄨㄣˋ ㄉㄠˋ
- 簡繁字形:
- 論道
- 是否常用:
- 否
“論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謀慮治國的政令。 2.議論﹑闡明道理。 辭典解釋
論道 lùn dào ㄌㄨㄣˋ ㄉㄠˋ 辯析思考精奧的道理。
《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吾觀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
網絡解釋
論道
《論道》是貴州衛視打造的一檔以龍永圖為核心的演播室高端對話節目。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作為領銜嘉賓,圍繞“高度,深度,關注度”,關注熱點事件、焦點人物和國際風云,邀請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學界名家共同論道,致力于用普適的、主流的價值觀去進行思想啟蒙和價值引導。
論道 (詞語解釋)
出自 《抱樸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論道”的單字解釋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論道”的相關詞語
* 論道的讀音是:lùn dào,論道的意思:論道 《論道》是貴州衛視打造的一檔以龍永圖為核心的演播室高端對話節目。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作為領銜嘉賓,圍繞“高度,深度,關注度”,關注熱點事件、焦點人物和國際風云,邀請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學界名家共同論道,致力于用普適的、主流的價值觀去進行思想啟蒙和價值引導。 論道 (詞語解釋)出自 《抱樸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基本解釋
1.謀慮治國的政令。 2.議論﹑闡明道理。辭典解釋
論道 lùn dào ㄌㄨㄣˋ ㄉㄠˋ辯析思考精奧的道理。
《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吾觀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
論道
《論道》是貴州衛視打造的一檔以龍永圖為核心的演播室高端對話節目。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作為領銜嘉賓,圍繞“高度,深度,關注度”,關注熱點事件、焦點人物和國際風云,邀請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學界名家共同論道,致力于用普適的、主流的價值觀去進行思想啟蒙和價值引導。論道 (詞語解釋)
出自 《抱樸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