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有的讀音 諸有的意思
諸有 【諸有】 指迷界之萬象差別。眾生之所作業,由因生果,因緣果報實有不虛;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類,總稱諸有。此外,諸有為凡夫眾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稱諸有海。
- 諸
- 有
“諸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ū yǒu]
- 漢字注音:
- ㄓㄨ ㄧㄡˇ
- 簡繁字形:
- 諸有
- 是否常用:
- 否
“諸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所有﹐一切。
網絡解釋
諸有
【諸有】
指迷界之萬象差別。眾生之所作業,由因生果,因緣果報實有不虛;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類,總稱諸有。此外,諸有為凡夫眾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稱諸有海。
“諸有”的單字解釋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諸有”的相關詞語
* 諸有的讀音是:zhū yǒu,諸有的意思:諸有 【諸有】 指迷界之萬象差別。眾生之所作業,由因生果,因緣果報實有不虛;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類,總稱諸有。此外,諸有為凡夫眾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稱諸有海。
基本解釋
1.所有﹐一切。諸有
【諸有】指迷界之萬象差別。眾生之所作業,由因生果,因緣果報實有不虛;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類,總稱諸有。此外,諸有為凡夫眾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稱諸有海。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