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怎么讀 謀的意思

漢字 | 謀 |
---|---|
讀音 |
|
注音 | ㄇㄡˊ |
部首 | [言] 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9 |
異體字 | ? 呣 謀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B00 |
其它編碼 | 五筆:yafs|yfsy 倉頡:yrtmd 鄭碼:sef 四角:04694 |
筆順編碼 | 4111251122111234 |
筆順筆畫 |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丨一一一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豎 橫 橫 橫 豎 撇 捺 |
謀字的意思
同“謀”。
謀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謀
móu ㄇㄡˊ
考慮;謀劃。《説文?言部》:“謀,慮難曰謀。”《玉篇?言部》:“謀,計也。”《易?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孔穎達疏:“凡欲興作其事,先須謀慮其始。”《後漢書?朱浮傳》:“蓋聞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徐霞客遊記?遊天臺山日記》:“欲向桐柏宮,覓瓊臺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寺)。”◎又專指策劃征伐;設計陷害;想法奪取。《楚辭?天問》:“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洪興祖補注:“此言伊尹承事湯以謀夏桀也。”《史記?秦本紀》:“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水滸全傳》第四十一回:“我又不與你有殺父之仇,你如何定要謀我?” 計謀;策略。如:陰謀;足智多謀。《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韓非子?難一》:“則所以勝楚破軍者,舅犯之謀也。”宋安如山《曹將軍》:“肉食無遠謀,野史有直筆。” 咨詢。《詩?小雅?皇皇者華》:“載馳載驅,周爰咨謀。”毛傳:“咨事之難易為謀。”《國語?魯語下》:“咨事為謀。”《隋書?李密傳》:“玄感謀計於密。” 商議。如:不謀而合;各不相謀。《廣雅?釋詁四》:“謀,議也。”《晉書?刑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隋書?李密傳》:“(密)與衆謀。待世充之兵半濟洛水,然後擊之。”《紅樓夢》第三回:“(雨村)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次日面謀之如海。” 審察。《文選?張衡〈思玄賦〉》:“神逵昧其難覆兮,疇克謀而從諸。”舊注:“謀,察也。”唐柳宗元《斷刑論》:“胡不謀之人心以熟吾道?吾道之盡而人化矣。” 圖謀,營求。如:謀生;謀幸福。《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三國魏曹植《鰕?篇》:“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謀了一個復職,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 會合;接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近漢初興,五星從歲星謀。”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晦昧,不清楚。《管子?內業》:“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於心。”俞樾平議:“謀,即《禮記?玉藻篇》‘瞿瞿梅梅’之梅。正義曰:‘梅梅猶微微’,謂微昧也,正與‘莫聞其音’之義合。梅或體作楳,與謀並從某聲,故得通用。” 通“媒(méi)”。媒介;事物發生的誘因。《管子?法法》:“君臣之會,六者謂之謀。”俞樾平議:“‘六者謂之謀’,當作‘六者為之媒’,言君臣會合,皆此六者為之媒也。”《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順道》:“不為亂首,不為宛(怨)謀。” 姓。《通志?氏族略三》:“謀氏,《風俗通》云:周卿士祭公謀父之後,以字為氏。”英語 plan, scheme; strategem
法語 projeter,comploter,rechercher,chercher à obtenir,projet,complot,stratagème
謀字的詳細解釋
謀字的辭典解釋
籌劃、計議、商議。如:「謀劃」、「圖謀」、「不謀而合」。《左傳·隱公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營求。如:「謀生」、「謀職」。《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三國魏·曹植〈???篇〉:「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
暗中算計、陷害。《論語·季氏》:「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水滸傳·第四一回》:「我又不與你有殺父之讎,你如何定要謀我?」
名計策、策略。如:「陰謀」、「計謀」、「有勇無謀」、「足智多謀」。《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形有策略的。如:「謀士」、「謀臣」。
康熙字典解釋
謀【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說文》慮難曰謀。《爾雅·釋言》心也。《註》謀慮以心。《廣雅》議也。《玉篇》計也。《字彙》咨難慮患曰謀。《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書·洪範》聰作謀。《傳》度也。《詩·小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爲謀。《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註》問患難也。《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詳規字註。
又葉謨悲切,音眉。《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葉莫徒切,音模。《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註》膴音呼。
又葉況于切,音吁。《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葉滿補切,音母。《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葉莫故切,音暮。《傅鶉觚·馬皇后贊》作后作母,帝諮厥謀。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謀【卷三】【言部】
慮難曰謀。從言某聲。??,古文謀。??,亦古文。莫浮切
說文解字注
(謀)慮難曰謀。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於善爲咨。咨難爲謀。魯語作咨事爲謀。韋曰。事當爲難。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囗部曰。圖、畫計難也。圖與謀同義。從言。某聲。莫浮切。古音在一部。
(??)古文謀。鍇本作?。不誤。從母非從母也。母聲某聲同在一部。士冠禮古文某爲謀。葢古文禮某作??也。
(??)亦古文。上從母。下古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