謳怎么讀 謳的意思

漢字 | 謳 |
---|---|
讀音 |
|
注音 | ㄡ |
部首 | [言] 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8 部外:11 |
異體字 | 歐 謳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謳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B33 |
其它編碼 | 五筆:yakk 倉頡:yrsrr 鄭碼:shjj 四角:01616 |
筆順編碼 | 411125112512512515 |
筆順筆畫 |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フ |
筆順名稱 |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折/豎彎 |
謳字的意思
同“謳”。
謳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謳
ōu ㄡˉ
歌唱:謳歌(歌頌,讚美)。 民歌:“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謳謠。英語 to sing; songs
德語 besingen, Heldentat besingen (S)?,Volkslieder (S)?,Ou (Eig, Fam)
法語 chanter,chanson,ballade (chanson)?
謳字的詳細解釋
謳字的辭典解釋
歌唱。《孟子·告子下》:「昔者王豹處于淇,而河西善謳。」《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還者。」
名歌曲、歌謠。《楚辭·宋玉·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齊謳趙女之娛,八珍九鼎之食,……,樂既樂矣,憂亦隨之。」
姓。如春秋時越有謳陽。
康熙字典解釋
謳【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廣雅》歌也。《玉篇》吟也。《正字通》謳爲歌之別調,歌爲謳之總名。《史記·張儀傳》秦將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爲媵。《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謳於秦靑。《說文》齊歌也。《前漢·高帝紀》漢王旣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師古註》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
又姓。《左傳·哀十三年》越大夫謳陽。
又與嘔同。《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註》唲嘔,嬰兒語聲。嘔與謳同。
又《集韻》《類篇》??匈于切,音吁。煦也。
又於謳,欲化貌。《莊子·大宗師》需役聞之於謳。《註》歌以樂之也。於音烏。
又《集韻》《類篇》??邕俱切,音紆。《說文》義同。《陸機·吳趨行》楚妃且勿歎,齊娥且莫謳。四坐??淸聽,聽我歌吳趨。謳葉趨。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謳【卷三】【言部】
齊歌也。從言區聲。烏侯切
說文解字注
(謳)齊歌也。師古注高帝紀曰。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衆歌。不曰齊歌也。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謳楚舞紛紛。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淫歌曰哇。若楚辭吳歈蔡謳、孟子河西善謳、則不限於齊也。從言。區聲。烏矦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