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用的讀音 識用的意思
識用 shí yòng ㄕㄧˊ ㄩㄥˋ 識用 (1).識見與才能。《北齊書·恩幸傳·高阿那肱》:“ 肱 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識用尤在 士開 之下。”《隋書·循吏傳·梁彥光》:“ 彥光 操履平直,識用凝遠。”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從善》:“卿識用欲逮 伏伽 遠矣。” (2).賞識重用。《新唐書·酷吏傳·毛若虛》:“ 肅宗 還京師,擢監察御史,以國用大竭,數請掊天下財,巧傅于法,日月有獻,漸見識用。”
- 識
- 用
“識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í yòng]
- 漢字注音:
- ㄕˊ ㄩㄥˋ
- 簡繁字形:
- 識用
- 是否常用:
- 否
“識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識見與才能。 2.賞識重用。
網絡解釋
識用
shí yòng ㄕㄧˊ ㄩㄥˋ
識用
(1).識見與才能。《北齊書·恩幸傳·高阿那肱》:“ 肱 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識用尤在 士開 之下。”《隋書·循吏傳·梁彥光》:“ 彥光 操履平直,識用凝遠。”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從善》:“卿識用欲逮 伏伽 遠矣。”
(2).賞識重用。《新唐書·酷吏傳·毛若虛》:“ 肅宗 還京師,擢監察御史,以國用大竭,數請掊天下財,巧傅于法,日月有獻,漸見識用。”
“識用”的單字解釋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費用:用項。家用。3.用處:功用。多少總會有點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還很亮,不用開燈。東西都準備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飯。請用茶。6.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筆寫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書信):用特函達。9.姓。
“識用”的相關詞語
* 識用的讀音是:shí yòng,識用的意思:識用 shí yòng ㄕㄧˊ ㄩㄥˋ 識用 (1).識見與才能。《北齊書·恩幸傳·高阿那肱》:“ 肱 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識用尤在 士開 之下。”《隋書·循吏傳·梁彥光》:“ 彥光 操履平直,識用凝遠。”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從善》:“卿識用欲逮 伏伽 遠矣。” (2).賞識重用。《新唐書·酷吏傳·毛若虛》:“ 肅宗 還京師,擢監察御史,以國用大竭,數請掊天下財,巧傅于法,日月有獻,漸見識用。”
基本解釋
1.識見與才能。 2.賞識重用。識用
shí yòng ㄕㄧˊ ㄩㄥˋ識用
(1).識見與才能。《北齊書·恩幸傳·高阿那肱》:“ 肱 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識用尤在 士開 之下。”《隋書·循吏傳·梁彥光》:“ 彥光 操履平直,識用凝遠。”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從善》:“卿識用欲逮 伏伽 遠矣。”
(2).賞識重用。《新唐書·酷吏傳·毛若虛》:“ 肅宗 還京師,擢監察御史,以國用大竭,數請掊天下財,巧傅于法,日月有獻,漸見識用。”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費用:用項。家用。3.用處:功用。多少總會有點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還很亮,不用開燈。東西都準備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飯。請用茶。6.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筆寫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書信):用特函達。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