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叢編的讀音 詞話叢編的意思
詞話叢編 《詞話叢編》初刊于1934年,專收評述詞人、詞作、詞派及言本事之書,自宋王灼《碧雞漫志》至近代潘飛聲(蘭史)《粵雅詞》,凡60種。
- 詞
- 話
- 叢
- 編
“詞話叢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í huà cóng biān]
- 漢字注音:
- ㄘˊ ㄏㄨㄚˋ ㄘㄨㄙˊ ㄅㄧㄢ
- 簡繁字形:
- 詞話叢編
- 是否常用:
- 否
“詞話叢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詞話叢書。唐圭璋編。共收宋、元、明、清及近代的詞話和詞論著作六十種,是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網絡解釋
詞話叢編
《詞話叢編》初刊于1934年,專收評述詞人、詞作、詞派及言本事之書,自宋王灼《碧雞漫志》至近代潘飛聲(蘭史)《粵雅詞》,凡60種。
“詞話叢編”的單字解釋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話】:1.說出來的能夠表達思想的聲音,或者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的文字:講話。會話。土話。這兩句話說得不妥當。2.說;談:話別。話家常。茶話會。
【叢】:1.聚集:叢生。叢集。2.生長在一起的草木:草叢。樹叢。3.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東西:人叢。論叢。刀叢劍樹。4.用于聚集生長在一起的草木:一叢雜草。5.姓。
【編】:1.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編結。編織。編扎。2.按一定的原則、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編排。編目(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編次。編年。編訂。編配。編碼。3.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列而成為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節目等:編寫。編譯。編審。編修。編纂。編印。4.創作:編劇。編導。5.捏造:編瞎話。6.成本的書按內容劃分的部分:正編。續編。簡編。
“詞話叢編”的相關詞語
* 詞話叢編的讀音是:cí huà cóng biān,詞話叢編的意思:詞話叢編 《詞話叢編》初刊于1934年,專收評述詞人、詞作、詞派及言本事之書,自宋王灼《碧雞漫志》至近代潘飛聲(蘭史)《粵雅詞》,凡60種。
基本解釋
詞話叢書。唐圭璋編。共收宋、元、明、清及近代的詞話和詞論著作六十種,是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詞話叢編
《詞話叢編》初刊于1934年,專收評述詞人、詞作、詞派及言本事之書,自宋王灼《碧雞漫志》至近代潘飛聲(蘭史)《粵雅詞》,凡60種。【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話】:1.說出來的能夠表達思想的聲音,或者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的文字:講話。會話。土話。這兩句話說得不妥當。2.說;談:話別。話家常。茶話會。
【叢】:1.聚集:叢生。叢集。2.生長在一起的草木:草叢。樹叢。3.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東西:人叢。論叢。刀叢劍樹。4.用于聚集生長在一起的草木:一叢雜草。5.姓。
【編】:1.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編結。編織。編扎。2.按一定的原則、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編排。編目(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編次。編年。編訂。編配。編碼。3.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列而成為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節目等:編寫。編譯。編審。編修。編纂。編印。4.創作:編劇。編導。5.捏造:編瞎話。6.成本的書按內容劃分的部分:正編。續編。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