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明的讀音 詳明的意思
詳明 詳明(xiáng míng)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詳細清楚明了。
- 詳
- 明
“詳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áng míng]
- 漢字注音:
- ㄒㄧㄤˊ ㄇㄧㄥˊ
- 簡繁字形:
- 詳明
- 是否常用:
- 是
“詳明”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詳明 xiángmíng
[full and clear] 詳細清楚明了
詳明的注解
辭典解釋
詳明 xiáng míng ㄒㄧㄤˊ ㄇㄧㄥˊ 詳細且明白。
如:「外出前,必須將時間、地點、同伴稟告父母,而且應該盡量詳明。」
網絡解釋
詳明
詳明(xiáng míng)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詳細清楚明了。
“詳明”的單字解釋
【詳】:[xiáng]1.細密,完備,與“略”相對:詳細。詳略。詳情。詳談。周詳。詳實(詳細而確實。亦作“翔實”)。語焉不詳(說得不詳細)。2.清楚地知道:內容不詳。3.說明,細說:內詳。4.審慎:詳平(審理案件審慎公平)。詳刑(斷案用刑謹慎)。5.舊時的一種公文,下級官員對上級的報告:上詳。詳文。[yáng]古同“佯”,假裝。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詳明”的近義詞
“詳明”的相關成語
“詳明”的相關詞語
“詳明”造句
珍妮特:那你介意通告我你詳明都做些什么嗎?
我們必需認可,多量無可辯駁的詳明的證據遠遠壓倒了關于純潔的假定。
清初遺民畫家在繪畫上具有詳明的特點,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
1月11日,考生們在詳明大學進行考前舞蹈訓練。當日,2011學年高考韓國舞蹈專業考試在該大學舉行。
咱們必需認可,大批無可反駁的詳明的證據遠遠壓倒了有關純潔的假定。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材精當,注釋詳明,但也有值得改進之處。
設立專門的鐵路機構,制訂詳明的鐵路章程,最終形成明確的鐵路政策。
現在我想給你們詳明談談美國的感恩節。
其詮釋經義,以示進退得失之機,故簡切詳明,與他家迥異。
且黔滇荒遠,輿志多疏,此書於山川脈絡,剖析詳明,尤為有資考證。
* 詳明的讀音是:xiáng míng,詳明的意思:詳明 詳明(xiáng míng)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詳細清楚明了。
基本解釋
詳明 xiángmíng
[full and clear] 詳細清楚明了
詳明的注解
辭典解釋
詳明 xiáng míng ㄒㄧㄤˊ ㄇㄧㄥˊ詳細且明白。
如:「外出前,必須將時間、地點、同伴稟告父母,而且應該盡量詳明。」
詳明
詳明(xiáng míng)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詳細清楚明了。
【詳】:[xiáng]1.細密,完備,與“略”相對:詳細。詳略。詳情。詳談。周詳。詳實(詳細而確實。亦作“翔實”)。語焉不詳(說得不詳細)。2.清楚地知道:內容不詳。3.說明,細說:內詳。4.審慎:詳平(審理案件審慎公平)。詳刑(斷案用刑謹慎)。5.舊時的一種公文,下級官員對上級的報告:上詳。詳文。[yáng]古同“佯”,假裝。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珍妮特:那你介意通告我你詳明都做些什么嗎?
我們必需認可,多量無可辯駁的詳明的證據遠遠壓倒了關于純潔的假定。
清初遺民畫家在繪畫上具有詳明的特點,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
1月11日,考生們在詳明大學進行考前舞蹈訓練。當日,2011學年高考韓國舞蹈專業考試在該大學舉行。
咱們必需認可,大批無可反駁的詳明的證據遠遠壓倒了有關純潔的假定。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材精當,注釋詳明,但也有值得改進之處。
設立專門的鐵路機構,制訂詳明的鐵路章程,最終形成明確的鐵路政策。
現在我想給你們詳明談談美國的感恩節。
其詮釋經義,以示進退得失之機,故簡切詳明,與他家迥異。
且黔滇荒遠,輿志多疏,此書於山川脈絡,剖析詳明,尤為有資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