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的讀音 豫章的意思
豫章 (地名)豫章,古代區劃名稱。最初為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個名稱,即豫章郡(治南昌縣)。后在東漢、三國、兩晉以及南朝時期,豫章郡、豫章國為大致相當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區的地理單元。東漢末,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屬交州,隋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縣為豫章縣,“豫章”所指從南昌地區變為南昌一縣。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諱,豫章縣改名鐘陵縣,“豫章”不再為正式區劃名稱,而作為南昌的別稱。 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區,是為南昌的別稱、古稱。
- 豫
- 章
“豫章”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ù zhāng]
- 漢字注音:
- ㄩˋ ㄓㄤ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豫章”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豫章 yùzhāng
[tree or camphor tree]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辭典解釋
豫章 yù zhāng ㄩˋ ㄓㄤ 神話傳說中的樹木。
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兇。」
位于昆明池中的亭臺。
《文選.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
網絡解釋
豫章 (地名)
豫章,古代區劃名稱。最初為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個名稱,即豫章郡(治南昌縣)。后在東漢、三國、兩晉以及南朝時期,豫章郡、豫章國為大致相當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區的地理單元。東漢末,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屬交州,隋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縣為豫章縣,“豫章”所指從南昌地區變為南昌一縣。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諱,豫章縣改名鐘陵縣,“豫章”不再為正式區劃名稱,而作為南昌的別稱。
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區,是為南昌的別稱、古稱。
“豫章”的單字解釋
【豫】:1.歡喜;快樂:面有不豫之色。2.安適:逸豫亡身。3.同“預1”。4.河南的別稱。
【章】:1.詩、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樂章。2.章程;條目:黨章。招生簡章。3.條理:雜亂無章。4.圖章:印章。蓋章。5.佩戴在身上的標志:徽章。領章。6.古又同“嫜(zhāng)”。
“豫章”的相關詞語
“豫章”造句
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出自: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灑落:灑脫,不拘謹。霽:雨雪初停。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凈的景象。黃庭堅
豫章稍后出,薈萃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搜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只字半句不輕出,遂為本朝詩家宗祖。
又如為了抬高其父豫章王蕭嶷的地位,為之作正史列傳,置于文惠太子傳之后,本無多少事例,卻洋洋灑灑,鋪陳粉飾至九千余字。
豫章故郡,舊邦維新,我們一起見證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我含笑直視他,“有何不同,我是豫章王妃,自當與豫章王麾下將士共同進退。”。寐語者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范屯寶田寺。
再說那豫章太守王獒,字海威,揚州柴桑人。
乃以南郡、建平兩郡予備,分豫章為番陽郡,改興昌郡為漢昌郡;復以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魯肅為漢昌太守,屯陸口。
我叫柳楠,豫章楠梓有何辜,受斤斧、傷殘無數之楠。
后不斷向南北方擴散,其中,豫章人雷煥后裔有一支遷往馮翊(今陜西省大荔),后來發展成為當地一大名門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馮翊”。
* 豫章的讀音是:yù zhāng,豫章的意思:豫章 (地名)豫章,古代區劃名稱。最初為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個名稱,即豫章郡(治南昌縣)。后在東漢、三國、兩晉以及南朝時期,豫章郡、豫章國為大致相當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區的地理單元。東漢末,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屬交州,隋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縣為豫章縣,“豫章”所指從南昌地區變為南昌一縣。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諱,豫章縣改名鐘陵縣,“豫章”不再為正式區劃名稱,而作為南昌的別稱。 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區,是為南昌的別稱、古稱。
基本解釋
豫章 yùzhāng
[tree or camphor tree]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辭典解釋
豫章 yù zhāng ㄩˋ ㄓㄤ神話傳說中的樹木。
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兇。」
位于昆明池中的亭臺。
《文選.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
豫章 (地名)
豫章,古代區劃名稱。最初為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個名稱,即豫章郡(治南昌縣)。后在東漢、三國、兩晉以及南朝時期,豫章郡、豫章國為大致相當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區的地理單元。東漢末,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屬交州,隋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縣為豫章縣,“豫章”所指從南昌地區變為南昌一縣。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諱,豫章縣改名鐘陵縣,“豫章”不再為正式區劃名稱,而作為南昌的別稱。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區,是為南昌的別稱、古稱。

【豫】:1.歡喜;快樂:面有不豫之色。2.安適:逸豫亡身。3.同“預1”。4.河南的別稱。
【章】:1.詩、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樂章。2.章程;條目:黨章。招生簡章。3.條理:雜亂無章。4.圖章:印章。蓋章。5.佩戴在身上的標志:徽章。領章。6.古又同“嫜(zhāng)”。
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出自: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灑落:灑脫,不拘謹。霽:雨雪初停。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凈的景象。黃庭堅
豫章稍后出,薈萃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搜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只字半句不輕出,遂為本朝詩家宗祖。
又如為了抬高其父豫章王蕭嶷的地位,為之作正史列傳,置于文惠太子傳之后,本無多少事例,卻洋洋灑灑,鋪陳粉飾至九千余字。
豫章故郡,舊邦維新,我們一起見證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我含笑直視他,“有何不同,我是豫章王妃,自當與豫章王麾下將士共同進退。”。寐語者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范屯寶田寺。
再說那豫章太守王獒,字海威,揚州柴桑人。
乃以南郡、建平兩郡予備,分豫章為番陽郡,改興昌郡為漢昌郡;復以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魯肅為漢昌太守,屯陸口。
我叫柳楠,豫章楠梓有何辜,受斤斧、傷殘無數之楠。
后不斷向南北方擴散,其中,豫章人雷煥后裔有一支遷往馮翊(今陜西省大荔),后來發展成為當地一大名門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馮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