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笑后人的讀音 貽笑后人的意思
貽笑后人【解釋】貽: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為荒唐,而讓后人恥笑,給后代留下話柄。【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劉鈞忍恥事虜,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詒笑后人哉?”
- 貽
- 笑
- 后
- 人
“貽笑后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í xiào hòu rén]
- 漢字注音:
- ㄧˊ ㄒㄧㄠˋ ㄏㄡˋ ㄖㄣˊ
- 簡繁字形:
- 貽笑後人
- 是否常用:
- 否
“貽笑后人”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貽笑后人
【解釋】貽: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為荒唐,而讓后人恥笑,給后代留下話柄。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劉鈞忍恥事虜,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詒笑后人哉?”
“貽笑后人”的單字解釋
【貽】:1.贈送:貽贈。饋貽。2.遺留:貽害。貽患。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貽笑后人”的相關詞語
“貽笑后人”造句
過獎了,我的只是微末伎倆,拿出來只是貽笑后人罷了。
木槿花的花語是堅韌的美麗,你卻當作思念來解,豈不貽笑后人?
官封名牌,還是趁早退出市場為好,以免混淆視聽,貽笑后人。
或許,這個拆掉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允許一個劣質仿古建筑存在,貽笑后人,不如現在拆掉更明智一些。
文明社會竟然做出封建社會都不做的事情,那我們的那個“以人為本”的口號只能是貽笑后人。
民俗節慶一定要有民俗文化的內涵和底蘊,不要像什么“辣椒節”、“豆腐節”、“油菜花節”,徒費精力,貽笑后人。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那種欲借他人之樹乘蔭涼的想法,注定要貽笑后人。
讀《之乎者也》,我們知,強作古人(古文)之滑稽,不會贊成今人搞文言文編纂清史這種貽笑后人的荒唐事。
* 貽笑后人的讀音是:yí xiào hòu rén,貽笑后人的意思:貽笑后人【解釋】貽: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為荒唐,而讓后人恥笑,給后代留下話柄。【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劉鈞忍恥事虜,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詒笑后人哉?”
貽笑后人
【解釋】貽: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為荒唐,而讓后人恥笑,給后代留下話柄。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劉鈞忍恥事虜,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詒笑后人哉?”
【貽】:1.贈送:貽贈。饋貽。2.遺留:貽害。貽患。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過獎了,我的只是微末伎倆,拿出來只是貽笑后人罷了。
木槿花的花語是堅韌的美麗,你卻當作思念來解,豈不貽笑后人?
官封名牌,還是趁早退出市場為好,以免混淆視聽,貽笑后人。
或許,這個拆掉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允許一個劣質仿古建筑存在,貽笑后人,不如現在拆掉更明智一些。
文明社會竟然做出封建社會都不做的事情,那我們的那個“以人為本”的口號只能是貽笑后人。
民俗節慶一定要有民俗文化的內涵和底蘊,不要像什么“辣椒節”、“豆腐節”、“油菜花節”,徒費精力,貽笑后人。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那種欲借他人之樹乘蔭涼的想法,注定要貽笑后人。
讀《之乎者也》,我們知,強作古人(古文)之滑稽,不會贊成今人搞文言文編纂清史這種貽笑后人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