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娘家的讀音 走娘家的意思
走娘家 zǒu niángjiā[visit her parents' home] 回娘家
- 走
- 娘
- 家
“走娘家”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ǒu niáng jiā]
- 漢字注音:
- ㄗㄡˇ ㄋㄧㄤˊ ㄐㄧㄚ
- 簡繁字形:
- 走孃家
- 是否常用:
- 是
“走娘家”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走娘家 zǒu niángjiā
[visit her parents' home] 回娘家
網絡解釋
“走娘家”的單字解釋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走。走路。孩子會走了。馬不走了。2.跑:奔走。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走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走三十里。你這步棋走壞了。4.趨向;呈現某種趨勢:走紅。走熱。5.離開;去:車剛走。我明天要走了。請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辭):她還這么年輕就走了。7.(親友之間)來往:走娘家。走親戚。他們兩家走得很近。8.通過:咱們走這個門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氣。走風。說走了嘴。10.姓。
【娘】:1.稱母親。2.對長一輩或年長已婚婦女的尊稱:大娘。3.年輕婦女:新娘。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走娘家”的相關詞語
“走娘家”造句
上午*席走娘家,家里就我一人。
前面說過,女兒走娘家,要帶角角,10到12個不等,走的時候,娘家人只留8個,4個繼續放回你的袋子,此為回禮。
張家峪村北頭這棵古槐就是為她走娘家,夏天乘涼栽的,現在還有。
那個浪媳子,帶著孩子說是走娘家,走了十來天都不見回來。
新媳婦初次走娘家,禁忌在下午回婆家。
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隨同母親、姐妹遠走娘家,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孩子的奶奶說,平時孩子都是她看的,但昨天走娘家去了,孩子跟著媽媽,在紡布的機器前跑來跑去,不知道怎么就把手軋進去了。
傳說中,顏文姜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要“走娘家”,五月二十六日,民眾云集顏文姜祠,給她“送衣服、鞋和香火錢”,讓她打扮一新體面地“走娘家”。
接著抱怨金萍逃滑,一放假領著孩子走娘家,幾天都不回來……
瞿莉上個禮拜去上海走娘家,下午就回北京。
* 走娘家的讀音是:zǒu niáng jiā,走娘家的意思:走娘家 zǒu niángjiā[visit her parents' home] 回娘家
基本解釋
走娘家 zǒu niángjiā
[visit her parents' home] 回娘家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走。走路。孩子會走了。馬不走了。2.跑:奔走。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走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走三十里。你這步棋走壞了。4.趨向;呈現某種趨勢:走紅。走熱。5.離開;去:車剛走。我明天要走了。請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辭):她還這么年輕就走了。7.(親友之間)來往:走娘家。走親戚。他們兩家走得很近。8.通過:咱們走這個門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氣。走風。說走了嘴。10.姓。
【娘】:1.稱母親。2.對長一輩或年長已婚婦女的尊稱:大娘。3.年輕婦女:新娘。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上午*席走娘家,家里就我一人。
前面說過,女兒走娘家,要帶角角,10到12個不等,走的時候,娘家人只留8個,4個繼續放回你的袋子,此為回禮。
張家峪村北頭這棵古槐就是為她走娘家,夏天乘涼栽的,現在還有。
那個浪媳子,帶著孩子說是走娘家,走了十來天都不見回來。
新媳婦初次走娘家,禁忌在下午回婆家。
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隨同母親、姐妹遠走娘家,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孩子的奶奶說,平時孩子都是她看的,但昨天走娘家去了,孩子跟著媽媽,在紡布的機器前跑來跑去,不知道怎么就把手軋進去了。
傳說中,顏文姜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要“走娘家”,五月二十六日,民眾云集顏文姜祠,給她“送衣服、鞋和香火錢”,讓她打扮一新體面地“走娘家”。
接著抱怨金萍逃滑,一放假領著孩子走娘家,幾天都不回來……
瞿莉上個禮拜去上海走娘家,下午就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