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轉合的意思 起承轉合的讀音和出處
- 起
- 承
- 轉
- 合
- 成語名稱:
- 起承轉合
- 成語拼音: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成語解釋:
- 起:是開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是轉折;合:是結束全文。舊時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 成語出處:
- 元 范德璣《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 成語例句:
- 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轉合,上臺去說幾句。(魯迅《而已集 通信》)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泛指文章的做法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轉,不能讀作“zhuàn”。
- 繁體字形:
- 起承轉合
- 英文翻譯:
- the four steps in the composition of an essa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起承轉合”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開端 承接 上文 加以 結束 全文 詩文 結構 章法 方面 常用 程式 泛指 文章 做法
“起承轉合”的單字解釋
【起】:1.由坐臥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來。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身。起飛。3.物體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長出(皰、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兒身上愛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東西弄出來:起貨。起釘子。6.發生:起風了。起疑心。起作用。7.發動;興起:起兵。起事。8.擬寫: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會。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10.姓。11.件;次:這樣的案子每年總有幾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進來一起人。他們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動詞后,表示事物隨動作出現:樂隊奏起迎賓曲。會場響起熱烈掌聲。1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問起過你。想起一件事。
【承】:1.托著;接著:承塵。承重。2.承擔:承印。承制中西服裝。3.客套話,承蒙:昨承熱情招待,不勝感激。4.繼續;接續:繼承。承上啟下。承先啟后。5.接受(命令或吩咐):秉承。承命。6.姓。
【轉】:[zhuǎn]1.改換方向、位置、形勢、情況等:轉身。轉臉。轉換。轉移。好轉。向左轉。向后轉。轉敗為勝。由陰轉晴。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見等傳到另一方:轉達。轉交。轉送。這封信由我轉給他好了。3.姓。[zhuàn]1.繞著某物移動;打轉:轉圈子。轉來轉去。2.繞一圈兒叫繞一轉。[zhuǎi]轉文:他平時好轉兩句。說大白話就行,用不著轉。
【合】:[hé]1.閉;合攏: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結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合辦。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團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計:一公頃合十五市畝。這件衣服連工帶料合多少錢?6.應當;應該:理合聲明。7.舊小說中指交戰的回合:大戰三十余合。8.在太陽系中,當行星運行到與太陽、地球成一直線,并且地球不在太陽與該行星之間的位置時,叫做合。9.姓。10.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閤”[gě]1.容量單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糧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圓筒形,多用木頭或竹筒制成。
“起承轉合”的近義詞
“起承轉合”的相關成語
“起承轉合”的關聯成語
起字的成語
承字的成語
轉字的成語
合字的成語
起開頭的成語
承開頭的成語
轉開頭的成語
合開頭的成語
qi的成語
cheng的成語
zhuan的成語
he的成語
qczh的成語
起承什么什么的成語
起什么轉什么的成語
起什么什么合的成語
什么承轉什么的成語
什么承什么合的成語
什么什么轉合的成語
“起承轉合”造句
人生就像拋物線,每一個起承轉合,都風生了五味雜陳的心思。
愛情降臨的時刻,不由得人來定奪。眼角眉梢,起承轉合,命運的蹊蹺,我們只能描摹。
過去寫文章,特別講究起承轉合。
分析這篇文章,最好先從弄清它的起承轉合入手。
起承轉合雖屬舊詩文的結構章法,但現在寫議論文也要借鑒。
明清時讀書人把八股文當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轉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縛人們的思想。
一般寫議論文,總是離不開起承轉合。
人生就像拋物線,每一個起承轉合,都風生了五味雜陳的心思,這樣的每個點滴匯集,精彩的總會是杰出的流年。張杰
談情就像下棋一樣,謀篇布局,起承轉合是最基本的;還要縱橫捭闔,左右逢源,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最關鍵的是不能動感情,誰動感情誰就輸。廖一梅
親密得日夜不分卻不算是戀人,陪你一起走過一段感情起承轉合,要是說出藏在我心里的微弱心聲,有沒有可能反而變成陌生人。陳信延
* 起承轉合的意思 起承轉合的成語解釋 起承轉合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