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營的讀音 趙家營的意思
趙家營 明初洪武年間(1368-1399年), 趙姓由山西省洪洞府詔遷此地占產立莊,稱為“趙家營”,簡稱“趙營”。明代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即派駐軍隊到拋荒嚴重的地方,一方面駐防,一方面墾種荒地。民屯,即招撫流亡,集體屯種。以“營”命名的村落,就是明初軍屯的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至明代中葉,兵士的防衛職能漸失,逐漸變為農民。
- 趙
- 家
- 營
“趙家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ào jiā yíng]
- 漢字注音:
- ㄓㄠˋ ㄐㄧㄚ ㄧㄥˊ
- 簡繁字形:
- 趙家營
- 是否常用:
- 否
“趙家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趙壁。借指敵軍營壘。
網絡解釋
趙家營
明初洪武年間(1368-1399年), 趙姓由山西省洪洞府詔遷此地占產立莊,稱為“趙家營”,簡稱“趙營”。明代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即派駐軍隊到拋荒嚴重的地方,一方面駐防,一方面墾種荒地。民屯,即招撫流亡,集體屯種。以“營”命名的村落,就是明初軍屯的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至明代中葉,兵士的防衛職能漸失,逐漸變為農民。
“趙家營”的單字解釋
【趙】:同“趙”。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營】:1.軍隊駐紮的地方:“軍營”﹑“兵營”。《隋書?卷七十?李密傳》:“讓欲乘勝進破其營,會日暮,密固止之。”2.軍隊編制單位名稱。古今不同,今制上屬團,下轄連。亦有不屬於團的獨立營。《後漢書?順帝紀》:“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3.活動的組織名稱:“夏令營”﹑“戰鬥營”﹑“天體營”。4.謀求:“營利”﹑“鑽營”。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還。”5.管理:“營業”﹑“公營”。《淮南子?主術》:“執正營事,則讒佞姦邪無由進矣。”6.建設、建造:“營造”﹑“營建”。《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自五年分局至七年,營成水田六千頃有奇。”7.眩惑。同“熒”。《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營其精神,亂其氣志。”高誘?注:“營,惑也。”8.測量。《呂氏春秋?孟冬紀?節喪》:“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
“趙家營”的相關詞語
* 趙家營的讀音是:zhào jiā yíng,趙家營的意思:趙家營 明初洪武年間(1368-1399年), 趙姓由山西省洪洞府詔遷此地占產立莊,稱為“趙家營”,簡稱“趙營”。明代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即派駐軍隊到拋荒嚴重的地方,一方面駐防,一方面墾種荒地。民屯,即招撫流亡,集體屯種。以“營”命名的村落,就是明初軍屯的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至明代中葉,兵士的防衛職能漸失,逐漸變為農民。
基本解釋
猶趙壁。借指敵軍營壘。趙家營
明初洪武年間(1368-1399年), 趙姓由山西省洪洞府詔遷此地占產立莊,稱為“趙家營”,簡稱“趙營”。明代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即派駐軍隊到拋荒嚴重的地方,一方面駐防,一方面墾種荒地。民屯,即招撫流亡,集體屯種。以“營”命名的村落,就是明初軍屯的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至明代中葉,兵士的防衛職能漸失,逐漸變為農民。【趙】:同“趙”。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營】:1.軍隊駐紮的地方:“軍營”﹑“兵營”。《隋書?卷七十?李密傳》:“讓欲乘勝進破其營,會日暮,密固止之。”2.軍隊編制單位名稱。古今不同,今制上屬團,下轄連。亦有不屬於團的獨立營。《後漢書?順帝紀》:“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3.活動的組織名稱:“夏令營”﹑“戰鬥營”﹑“天體營”。4.謀求:“營利”﹑“鑽營”。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還。”5.管理:“營業”﹑“公營”。《淮南子?主術》:“執正營事,則讒佞姦邪無由進矣。”6.建設、建造:“營造”﹑“營建”。《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自五年分局至七年,營成水田六千頃有奇。”7.眩惑。同“熒”。《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營其精神,亂其氣志。”高誘?注:“營,惑也。”8.測量。《呂氏春秋?孟冬紀?節喪》:“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