輴怎么讀 輴的意思

漢字 | 輴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ㄨㄣ |
部首 | [車] 車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9 |
異體字 | ? 楯 ?? 輇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F34 |
其它編碼 | 五筆:lrfh 倉頡:jjhju 鄭碼:fkel 四角:52064 |
筆順編碼 | 1251112331225111 |
筆順筆畫 | 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撇 撇 橫 豎 豎 橫折 橫 橫 橫 |
輴字的意思
1.靈車:“曾子攀柩車,引輴者為之止也。”
2.古代行泥濘道路的一種交通工具。
輴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輴
chūn ㄔㄨㄣˉ
靈車:“曾子攀柩車,引輴者為之止也。”古代行泥濘道路的一種交通工具。英語 sled
德語 Bestattungswagen, Leichenwagen (S)
法語 corbillard
輴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輴 chūn
輴字的辭典解釋
載運靈柩的車子。宋·王安石〈永壽縣太君周氏挽辭〉二首之二:「靈輴悲吉路,象服儼虛容。」
古時行走泥路所用的交通工具。《書經·益稷》「予乘四載」句下漢·孔安國·傳:「所載者四,謂水乘舟,陸乘車,泥乘輴,山乘樏。」唐·韓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耒耜興姬國,輴欙建夏家。」
康熙字典解釋
輴【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丑倫切《集韻》《韻會》敕倫切《等韻》丑屯切,??音椿。《廣韻》載柩車也。《禮·檀弓》菆塗龍輴。《註》輴車載柩,而畫龍爲楯,故曰龍輴。
又泥行所乗也。《書·益稷子乗四載註》泥乗輴,以板爲之,其狀如箕,擿行泥上。《史記·河渠書》作橇。《漢書·溝洫志》作毳。
又《禮·喪大記》大夫葬用輴。《註》輴,當爲輇車之輇。◎按《玉篇》輴與?同,不與輇同。輇與輲同。諸書多混纏瞇目,附記於此。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車部】
車約?也。從車川聲。《周禮》曰:“孤乘夏?。”一曰下棺車曰?。敕倫切
說文解字注
(?)車約?也。巾車職云。孤乗夏篆。卿乗夏縵。大鄭曰。夏、赤也。篆讀爲圭瑑之瑑。夏瑑、轂有約也。玄謂夏瑑、五采畫轂約也。夏縵亦五采畫、無瑑耳。玉裁謂鄭說夏瑑卽詩之約軝。毛公所謂長轂之軝、朱而約之也。但許君篆作?。以約?系之輿。下文以約軝系之轂。與二鄭迥異。依許意葢謂轛輢軨等皆有物纏束之。謂之約?。以赤畫之。謂之夏?。卿雖赤畫而無約。謂之夏縵。?之言巡也。巡繞之?。此許之周禮說也。從車。川聲。敕倫切。古音在十三部。周禮曰。孤椉夏?。故書作綠。或爲篆。此字形之異也。許所據篆作?。此聲相近而異也。一曰下棺車曰?。禮經有輴車。玉篇、廣韻皆謂?輴同字也。士喪禮。遷於祖用軸。注曰。軸、輁軸也。狀如轉轔。刻?頭爲軹輁。狀如長牀。穿桯。前後著金。而關軸焉。天子諸侯以上有四周。謂之輴。天子畫之以龍。按惟天子諸侯殯葬朝廟皆用輴。許云下棺車。謂天子諸侯窆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