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引的讀音 辟引的意思
辟引 【詞目】辟引 【讀音】pì yǐn 【釋義】征召引薦。 【出處】《梁書·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 【示例】《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岳辟引時賢,以為僚屬,論者以為美。尋都監典書,復為侍學,除使持節、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 辟
- 引
“辟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ì yǐn]
- 漢字注音:
- ㄅㄧˋ ㄧㄣ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辟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征召引薦。 辭典解釋
辟引 bì yǐn ㄅㄧˋ ㄧㄣˇ 征召、引進。
《梁書.卷一○.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諸州以為法。」
網絡解釋
辟引
【詞目】辟引
【讀音】pì yǐn
【釋義】征召引薦。
【出處】《梁書·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
【示例】《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岳辟引時賢,以為僚屬,論者以為美。尋都監典書,復為侍學,除使持節、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辟引”的單字解釋
【辟】:[bì]1.君主:復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辟舉(征召和薦舉)。[pī][辟頭](pītóu)同“劈頭”。[pì]1.透徹:精辟。透辟。2.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辟謠。辟邪說。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引】:1.拉,伸:引力。引頸。引而不發。引吭高歌。2.領,招來:引見。引子。引言。引導。引薦。拋磚引玉。3.拿來做證據、憑據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卻:引退。引避。5.舊時長度單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車的繩索:發引(出殯)。
“辟引”的相關詞語
* 辟引的讀音是:bì yǐn,辟引的意思:辟引 【詞目】辟引 【讀音】pì yǐn 【釋義】征召引薦。 【出處】《梁書·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 【示例】《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岳辟引時賢,以為僚屬,論者以為美。尋都監典書,復為侍學,除使持節、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基本解釋
1.征召引薦。辭典解釋
辟引 bì yǐn ㄅㄧˋ ㄧㄣˇ征召、引進。
《梁書.卷一○.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諸州以為法。」
辟引
【詞目】辟引【讀音】pì yǐn
【釋義】征召引薦。
【出處】《梁書·楊公則傳》:“湘俗單家以賂求州職,公則至,悉斷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
【示例】《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岳辟引時賢,以為僚屬,論者以為美。尋都監典書,復為侍學,除使持節、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辟】:[bì]1.君主:復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辟舉(征召和薦舉)。[pī][辟頭](pītóu)同“劈頭”。[pì]1.透徹:精辟。透辟。2.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辟謠。辟邪說。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引】:1.拉,伸:引力。引頸。引而不發。引吭高歌。2.領,招來:引見。引子。引言。引導。引薦。拋磚引玉。3.拿來做證據、憑據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卻:引退。引避。5.舊時長度單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車的繩索:發引(出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