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除的讀音 辟除的意思
辟除 亦稱“辟”、“辟召”。漢代高級官員任用屬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屬,然后向朝廷推薦。與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銓選的制度不同。辟,征召;除,授官之意。《文獻通考·選舉》:“蓋東漢時,選舉辟召皆可以入仕,以鄉舉里選循序而進者,選舉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時人猶以召為榮焉。” 西漢之時,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可以合稱“征辟”。東漢也是如此。
- 辟
- 除
“辟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ì chú]
- 漢字注音:
- ㄆㄧˋ ㄔㄨˊ
- 簡繁字形:
- 闢除
- 是否常用:
- 否
“辟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開辟。指打開通路。 2.特指開道。 3.謂開墾荒地。
網絡解釋
辟除
亦稱“辟”、“辟召”。漢代高級官員任用屬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屬,然后向朝廷推薦。與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銓選的制度不同。辟,征召;除,授官之意。《文獻通考·選舉》:“蓋東漢時,選舉辟召皆可以入仕,以鄉舉里選循序而進者,選舉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時人猶以召為榮焉。”
西漢之時,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可以合稱“征辟”。東漢也是如此。
“辟除”的單字解釋
【辟】:[bì]1.君主:復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辟舉(征召和薦舉)。[pī][辟頭](pītóu)同“劈頭”。[pì]1.透徹:精辟。透辟。2.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辟謠。辟邪說。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除】:1.去掉:根除。鏟除。為民除害。2.表示不計算在內:這篇文章除附表外只有三千字。除一人因病請假以外,全體代表都已報到。3.進行除法運算,如2除6得3。4.授;拜(官職)。5.姓。6.臺階:庭除。階除。
“辟除”的相關成語
“辟除”的相關詞語
* 辟除的讀音是:pì chú,辟除的意思:辟除 亦稱“辟”、“辟召”。漢代高級官員任用屬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屬,然后向朝廷推薦。與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銓選的制度不同。辟,征召;除,授官之意。《文獻通考·選舉》:“蓋東漢時,選舉辟召皆可以入仕,以鄉舉里選循序而進者,選舉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時人猶以召為榮焉。” 西漢之時,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可以合稱“征辟”。東漢也是如此。
基本解釋
1.開辟。指打開通路。 2.特指開道。 3.謂開墾荒地。辟除
亦稱“辟”、“辟召”。漢代高級官員任用屬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屬,然后向朝廷推薦。與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銓選的制度不同。辟,征召;除,授官之意。《文獻通考·選舉》:“蓋東漢時,選舉辟召皆可以入仕,以鄉舉里選循序而進者,選舉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時人猶以召為榮焉。”西漢之時,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可以合稱“征辟”。東漢也是如此。
【辟】:[bì]1.君主:復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辟舉(征召和薦舉)。[pī][辟頭](pītóu)同“劈頭”。[pì]1.透徹:精辟。透辟。2.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辟謠。辟邪說。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除】:1.去掉:根除。鏟除。為民除害。2.表示不計算在內:這篇文章除附表外只有三千字。除一人因病請假以外,全體代表都已報到。3.進行除法運算,如2除6得3。4.授;拜(官職)。5.姓。6.臺階:庭除。階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