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信的讀音 達信的意思
達信 (泰國吞武里王朝建立者)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后裔。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中國潮州人后裔,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后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每年12月28日即為“鄭皇節”。 達信父親鄭鏞是潮州人,屬于華裔。原籍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在位15年,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統一了在國家淪亡期間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并在1774年至1775年間再次指揮軍民擊退了緬軍大規模的入侵。因從緬甸統治下復國有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1763年,緬甸軍入侵暹羅,達信率部防衛暹都。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達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并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貢于清朝。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達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澄海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上華鎮華富村的烏鴉地修建了達信衣冠冢。 達信 (漢語詞匯)達信在古漢語中是“傳送消息”的意思,另有同名人物及公司名稱。
- 達
- 信
“達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á xìn]
- 漢字注音:
- ㄉㄚˊ ㄒㄧㄣˋ
- 簡繁字形:
- 達信
- 是否常用:
- 否
“達信”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傳送消息。
網絡解釋
達信 (泰國吞武里王朝建立者)
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后裔。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中國潮州人后裔,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后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每年12月28日即為“鄭皇節”。
達信父親鄭鏞是潮州人,屬于華裔。原籍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在位15年,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統一了在國家淪亡期間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并在1774年至1775年間再次指揮軍民擊退了緬軍大規模的入侵。因從緬甸統治下復國有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1763年,緬甸軍入侵暹羅,達信率部防衛暹都。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達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并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貢于清朝。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達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澄海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上華鎮華富村的烏鴉地修建了達信衣冠冢。
達信 (漢語詞匯)
達信在古漢語中是“傳送消息”的意思,另有同名人物及公司名稱。
“達信”的單字解釋
【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
“達信”的相關成語
“達信”的相關詞語
* 達信的讀音是:dá xìn,達信的意思:達信 (泰國吞武里王朝建立者)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后裔。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中國潮州人后裔,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后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每年12月28日即為“鄭皇節”。 達信父親鄭鏞是潮州人,屬于華裔。原籍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在位15年,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統一了在國家淪亡期間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并在1774年至1775年間再次指揮軍民擊退了緬軍大規模的入侵。因從緬甸統治下復國有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1763年,緬甸軍入侵暹羅,達信率部防衛暹都。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達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并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貢于清朝。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達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澄海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上華鎮華富村的烏鴉地修建了達信衣冠冢。 達信 (漢語詞匯)達信在古漢語中是“傳送消息”的意思,另有同名人物及公司名稱。
基本解釋
1.傳送消息。達信 (泰國吞武里王朝建立者)
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后裔。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中國潮州人后裔,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后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每年12月28日即為“鄭皇節”。達信父親鄭鏞是潮州人,屬于華裔。原籍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在位15年,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統一了在國家淪亡期間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并在1774年至1775年間再次指揮軍民擊退了緬軍大規模的入侵。因從緬甸統治下復國有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1763年,緬甸軍入侵暹羅,達信率部防衛暹都。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達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并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貢于清朝。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達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澄海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上華鎮華富村的烏鴉地修建了達信衣冠冢。
達信 (漢語詞匯)
達信在古漢語中是“傳送消息”的意思,另有同名人物及公司名稱。【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