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的讀音 通達的意思
通達 通達,漢語詞匯。 拼音:tōng dá 釋義:1、是指 通行;到達。2. 通曉;洞達。3. 通情達理。4. 亨通顯達。5. 指暢通。6. 溝通傳達。7. 指通人達士。 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莊子·則陽》:“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
- 通
- 達
“通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ōng dá]
- 漢字注音:
- ㄊㄨㄙ ㄉㄚˊ
- 簡繁字形:
- 通達
- 是否常用:
- 是
“通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通達 tōngdá
(1) [understand]∶通情達理
通達人情
(2) [clear]∶通行無阻
通達的道路
(3) [strike]∶通到
這條路通達邊境
辭典解釋
通達 tōng dá ㄊㄨㄥ ㄉㄚˊ 明白事理。
《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近義詞
通曉反義詞
閉塞交通通暢無阻。
如:「住在這里,可通達四方,交通極為便利。」
網絡解釋
通達
通達,漢語詞匯。
拼音:tōng dá
釋義:1、是指 通行;到達。2. 通曉;洞達。3. 通情達理。4. 亨通顯達。5. 指暢通。6. 溝通傳達。7. 指通人達士。
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莊子·則陽》:“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
“通達”的單字解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
“通達”的反義詞
“通達”的近義詞
“通達”的相關成語
“通達”的相關詞語
“通達”造句
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和工,隨時變化,以為紀鋼。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吾自南及北,未嘗一言與時人論身分也,不能通達,亦無尤焉。
文章中所闡述的道理強貴圓熟通達,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文辭最忌諱支離破碎,冗長繁雜,脫離中心。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學習是使人增長知識,明白通達道理。
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開拓廣闊心境。
名聲受到貶抑或褒揚,既然是這樣;職位的通達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
做學問的人不可以不通達人情世故。
上下溝通達共識,左右協調求進步。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
* 通達的讀音是:tōng dá,通達的意思:通達 通達,漢語詞匯。 拼音:tōng dá 釋義:1、是指 通行;到達。2. 通曉;洞達。3. 通情達理。4. 亨通顯達。5. 指暢通。6. 溝通傳達。7. 指通人達士。 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莊子·則陽》:“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
基本解釋
通達 tōngdá
(1) [understand]∶通情達理
通達人情
(2) [clear]∶通行無阻
通達的道路
(3) [strike]∶通到
這條路通達邊境
辭典解釋
通達 tōng dá ㄊㄨㄥ ㄉㄚˊ明白事理。
《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近義詞
通曉反義詞
閉塞交通通暢無阻。
如:「住在這里,可通達四方,交通極為便利。」
通達
通達,漢語詞匯。拼音:tōng dá
釋義:1、是指 通行;到達。2. 通曉;洞達。3. 通情達理。4. 亨通顯達。5. 指暢通。6. 溝通傳達。7. 指通人達士。
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莊子·則陽》:“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
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和工,隨時變化,以為紀鋼。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吾自南及北,未嘗一言與時人論身分也,不能通達,亦無尤焉。
文章中所闡述的道理強貴圓熟通達,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文辭最忌諱支離破碎,冗長繁雜,脫離中心。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學習是使人增長知識,明白通達道理。
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開拓廣闊心境。
名聲受到貶抑或褒揚,既然是這樣;職位的通達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
做學問的人不可以不通達人情世故。
上下溝通達共識,左右協調求進步。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