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阛的讀音 通阛的意思
通阛 【詞 條】通阛(通闤) 【解 釋】(1).謂遍設市肆。闤,環繞市區的墻。 漢 張衡 《西京賦》:“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若通闤貿易,瓌貨山積,動逾千金,則百錢之有無,有不暇計較者矣。” (2).四通八達的市街。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新亭在東阜,飛宇凌通闤。” 宋 余靖 《到塞后有懷青社詩今錄呈》:“魚鹽利重通闤盛,竽瑟聲和讌席開。”
- 通
- 阛
“通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ōng huán]
- 漢字注音:
- ㄊㄨㄥ ㄏㄨㄢˊ
- 簡繁字形:
- 通闤
- 是否常用:
- 否
“通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謂遍設市肆。阛,環繞市區的墻。 2.四通八達的市街。
網絡解釋
通阛
【詞 條】通阛(通闤)
【解 釋】(1).謂遍設市肆。闤,環繞市區的墻。
漢 張衡 《西京賦》:“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若通闤貿易,瓌貨山積,動逾千金,則百錢之有無,有不暇計較者矣。”
(2).四通八達的市街。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新亭在東阜,飛宇凌通闤。”
宋 余靖 《到塞后有懷青社詩今錄呈》:“魚鹽利重通闤盛,竽瑟聲和讌席開。”
“通阛”的單字解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阛】:環繞市區的墻。
“通阛”的相關詞語
* 通阛的讀音是:tōng huán,通阛的意思:通阛 【詞 條】通阛(通闤) 【解 釋】(1).謂遍設市肆。闤,環繞市區的墻。 漢 張衡 《西京賦》:“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若通闤貿易,瓌貨山積,動逾千金,則百錢之有無,有不暇計較者矣。” (2).四通八達的市街。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新亭在東阜,飛宇凌通闤。” 宋 余靖 《到塞后有懷青社詩今錄呈》:“魚鹽利重通闤盛,竽瑟聲和讌席開。”
基本解釋
1.謂遍設市肆。阛,環繞市區的墻。 2.四通八達的市街。通阛
【詞 條】通阛(通闤)【解 釋】(1).謂遍設市肆。闤,環繞市區的墻。
漢 張衡 《西京賦》:“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若通闤貿易,瓌貨山積,動逾千金,則百錢之有無,有不暇計較者矣。”
(2).四通八達的市街。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新亭在東阜,飛宇凌通闤。”
宋 余靖 《到塞后有懷青社詩今錄呈》:“魚鹽利重通闤盛,竽瑟聲和讌席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阛】:環繞市區的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