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以待勞的讀音 逸以待勞的意思
【解釋】猶以逸待勞。【出處】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示例】況漢口有極大市街,依托掩護,~,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 逸
- 以
- 待
- 勞
“逸以待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 yǐ dài láo]
- 漢字注音:
- ㄧˋ ㄧˇ ㄉㄞˋ ㄌㄠˊ
- 簡繁字形:
- 逸以待勞
- 是否常用:
- 否
“逸以待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言以逸待勞。 辭典解釋
逸以待勞 yì yǐ dài láo ㄧˋ ㄧˇ ㄉㄞˋ ㄌㄠˊ 兩方對峙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網絡解釋
【解釋】猶以逸待勞。
【出處】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示例】況漢口有極大市街,依托掩護,~,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逸以待勞”的單字解釋
【逸】:1.安樂;安閑:安逸。以逸待勞。一勞永逸。2.逃跑:奔逸。逃逸。3.避世隱居:隱逸。逸民。4.散失;失傳:逸文。逸書。逸事。逸聞。5.超過一般:超逸。逸群。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
【勞】:同“勞”。
“逸以待勞”的相關詞語
* 逸以待勞的讀音是:yì yǐ dài láo,逸以待勞的意思:【解釋】猶以逸待勞。【出處】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示例】況漢口有極大市街,依托掩護,~,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基本解釋
猶言以逸待勞。辭典解釋
逸以待勞 yì yǐ dài láo ㄧˋ ㄧˇ ㄉㄞˋ ㄌㄠˊ兩方對峙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解釋】猶以逸待勞。
【出處】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示例】況漢口有極大市街,依托掩護,~,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逸】:1.安樂;安閑:安逸。以逸待勞。一勞永逸。2.逃跑:奔逸。逃逸。3.避世隱居:隱逸。逸民。4.散失;失傳:逸文。逸書。逸事。逸聞。5.超過一般:超逸。逸群。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
【勞】:同“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