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遣唐使的讀音 遣唐使的意思

    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里,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終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余人。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 qiǎn
    • táng
    • shǐ 使

    “遣唐使”的讀音

    拼音讀音
    [qiǎn táng shǐ]
    漢字注音:
    ㄑㄧㄢˇ ㄊㄤˊ ㄕ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遣唐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日本派遣至我國唐朝的使節。公元630-895年間,遣唐使到達唐朝者共十四次(一說實為十三次)。使團人員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學僧及工作人員,一次人數往往多至數百人。

    辭典解釋

    遣唐使  qiǎn táng shǐ  ㄑㄧㄢˇ ㄊㄤˊ ㄕˇ  

    日本奈良王朝,羨慕唐朝文物之盛,迭遣重臣名宿,渡華留學,采唐政法、文教,移植于其國,稱為「遣唐使」。后遂為各代的定制;唐末,中國亂起,始罷遣。

    網絡解釋

    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里,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終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余人。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遣唐使”的單字解釋

    】:1.派;打發:特遣。遣送。2.排解;發泄:遣悶。消遣。
    】:1.(言談)虛夸:唐大無驗。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費)。3.傳說中的朝代名,堯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b)后唐。5.姓。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

    “遣唐使”的相關詞語

    * 遣唐使的讀音是:qiǎn táng shǐ,遣唐使的意思: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里,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終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余人。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