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的讀音 遺書的意思
遺書 (詞語概念)遺書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yí shū,指歷史上多種用法。現代漢語一般指死后才公開的書信。見《漢書·藝文志》:“使謁者陳龍求遺書于天下。”
- 遺
- 書
“遺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í shū]
- 漢字注音:
- ㄧˊ ㄕㄨ
- 簡繁字形:
- 遺書
- 是否常用:
- 是
“遺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遺書 yíshū
(1) [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書名)
(2) [ 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死者臨死前留下的書信
生前沒有留下遺書
辭典解釋
遺書 yí shū ㄧˊ ㄕㄨ 前代散逸的書。
《漢書.卷三○.藝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
前人遺著,由后人替他刊行的,稱為「遺書」。如船山遺書、章氏遺書。
死者所遺留的文字。
《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賴哉?既遺書特薦子敬,孤敢不從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將及危急之際,寫下遺書二紙,將一紙付與魯氏。」
近義詞
絕筆留下書信。
如:「遺書出走」。
遺書 wèi shū ㄨㄟˋ ㄕㄨ 寄信給人。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備當遺書于曹操,勸令解和。」
英語 posthumous writing, testament, suicide note, ancient literature
德語 Testament (S)?
法語 écrit posthume, testament, note de suicide, littérature antique
網絡解釋
遺書 (詞語概念)
遺書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yí shū,指歷史上多種用法。現代漢語一般指死后才公開的書信。見《漢書·藝文志》:“使謁者陳龍求遺書于天下。”
“遺書”的單字解釋
【遺】: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遺書”的相關詞語
* 遺書的讀音是:yí shū,遺書的意思:遺書 (詞語概念)遺書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yí shū,指歷史上多種用法。現代漢語一般指死后才公開的書信。見《漢書·藝文志》:“使謁者陳龍求遺書于天下。”
基本解釋
遺書 yíshū
(1) [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書名)
(2) [ 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死者臨死前留下的書信
生前沒有留下遺書
辭典解釋
遺書 yí shū ㄧˊ ㄕㄨ前代散逸的書。
《漢書.卷三○.藝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
前人遺著,由后人替他刊行的,稱為「遺書」。如船山遺書、章氏遺書。
死者所遺留的文字。
《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賴哉?既遺書特薦子敬,孤敢不從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將及危急之際,寫下遺書二紙,將一紙付與魯氏。」
近義詞
絕筆留下書信。
如:「遺書出走」。
寄信給人。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備當遺書于曹操,勸令解和。」
英語 posthumous writing, testament, suicide note, ancient literature
德語 Testament (S)?
法語 écrit posthume, testament, note de suicide, littérature antique
遺書 (詞語概念)
遺書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yí shū,指歷史上多種用法。現代漢語一般指死后才公開的書信。見《漢書·藝文志》:“使謁者陳龍求遺書于天下。”
【遺】: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