郙閣頌的讀音 郙閣頌的意思
郙閣頌 《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時,是為紀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為標準的漢隸八分 ——結構嚴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格沉郁,體態赫奕,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 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來,日本書法界,多次遠渡重洋,長途跋涉,前來目睹 這塊東漢摩崖刻石瑰寶,并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漢《石門頌》, 《西狹頌》,并稱我國的“漢 三頌”。
- 郙
- 閣
- 頌
“郙閣頌”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ǔ gé sòng]
- 漢字注音:
- ㄈㄨˇ ㄍㄜˊ ㄙㄨㄥˋ
- 簡繁字形:
- 郙閣頌
- 是否常用:
- 否
“郙閣頌”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漢摩崖名。東漢太守李翕建郙閣閣道以利行旅,時人頌其德,為文勒石于析里橋邊,故題碑為《析里橋郙閣頌》。文額皆隸書,相傳為蔡邕撰文并書,不足信。宋理宗時,太守田克仁以銘字昏訛,重刻在略陽縣南靈巖寺之絕壁。
網絡解釋
郙閣頌
《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時,是為紀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為標準的漢隸八分 ——結構嚴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格沉郁,體態赫奕,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 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來,日本書法界,多次遠渡重洋,長途跋涉,前來目睹 這塊東漢摩崖刻石瑰寶,并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漢《石門頌》, 《西狹頌》,并稱我國的“漢 三頌”。
“郙閣頌”的單字解釋
【郙】:1.〔郙閣〕中國東漢閣道,故址在今陜西省略陽縣西嘉陵江邊。2.古亭名,故址在今中國河南省上蔡縣西南。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
【頌】:同“頌”。
“郙閣頌”的相關詞語
* 郙閣頌的讀音是:fǔ gé sòng,郙閣頌的意思:郙閣頌 《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時,是為紀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為標準的漢隸八分 ——結構嚴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格沉郁,體態赫奕,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 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來,日本書法界,多次遠渡重洋,長途跋涉,前來目睹 這塊東漢摩崖刻石瑰寶,并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漢《石門頌》, 《西狹頌》,并稱我國的“漢 三頌”。
基本解釋
1.漢摩崖名。東漢太守李翕建郙閣閣道以利行旅,時人頌其德,為文勒石于析里橋邊,故題碑為《析里橋郙閣頌》。文額皆隸書,相傳為蔡邕撰文并書,不足信。宋理宗時,太守田克仁以銘字昏訛,重刻在略陽縣南靈巖寺之絕壁。郙閣頌
《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時,是為紀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為標準的漢隸八分 ——結構嚴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格沉郁,體態赫奕,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 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來,日本書法界,多次遠渡重洋,長途跋涉,前來目睹 這塊東漢摩崖刻石瑰寶,并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漢《石門頌》, 《西狹頌》,并稱我國的“漢 三頌”。【郙】:1.〔郙閣〕中國東漢閣道,故址在今陜西省略陽縣西嘉陵江邊。2.古亭名,故址在今中國河南省上蔡縣西南。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
【頌】: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