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讀音 郭熙的意思
郭熙 (北宋畫家)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 郭
- 熙
“郭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ō xī]
- 漢字注音:
- ㄍㄨㄛ ㄒㄧ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郭熙”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郭熙 guō xī ㄍㄨㄛ ㄒㄧ 人名。字淳夫,生卒年不詳,約在十一、二世紀間。北宋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工詩,善畫山水寒林,取法李成,獨步一時,后人將其與李成并稱為「李郭」。存世作品有〈早春〉、〈關山春雪〉、〈幽谷〉等圖。亦有《畫論》,兒子郭思纂其作品集為《林泉高致》。
德語 Guo Xi (Eig, Pers, 1023 - 1085)?
網絡解釋
郭熙 (北宋畫家)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郭熙”的單字解釋
【郭】:1.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城郭。東郭。2.物體周圍的邊或框:耳郭。3.姓。
【熙】:1.光明。2.歡喜;和樂:熙熙。3.興旺。4.通“禧(xǐ)”。福。
“郭熙”的相關詞語
“郭熙”造句
論者謂郭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因此可以說,郭熙的山水畫中的美學價值觀是把山水審美和道德追求相統一的人生與自然美學價值觀。
不管是荊浩寫松萬株于太行,還是郭熙靜觀數月于峰前。
郭熙的遭遇和藝術成就使他成了中國美術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
在他的山水世界里,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黃公望,戴進、吳偉、馬遠、夏圭以及畫家兼文人的倪瓚、石濤、石溪、龔賢的技巧與心境,無不得到成功體現。
言其后起,若巨然、范寬、李成、郭熙俱未之逮,其平生所作,當有不少杰構,盛名千古,非偶然也。
郭熙為北宋畫院待詔,喜畫山水、寒林,畫法受李成影響。
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皆在其中。
然而現在,郭熙的名畫拍賣價格可達到1500萬元以上,而宋拓《唐皇甫君碑》的價格最高也就60萬元左右。
* 郭熙的讀音是:guō xī,郭熙的意思:郭熙 (北宋畫家)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辭典解釋
郭熙 guō xī ㄍㄨㄛ ㄒㄧ人名。字淳夫,生卒年不詳,約在十一、二世紀間。北宋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工詩,善畫山水寒林,取法李成,獨步一時,后人將其與李成并稱為「李郭」。存世作品有〈早春〉、〈關山春雪〉、〈幽谷〉等圖。亦有《畫論》,兒子郭思纂其作品集為《林泉高致》。
德語 Guo Xi (Eig, Pers, 1023 - 1085)?
郭熙 (北宋畫家)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郭】:1.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城郭。東郭。2.物體周圍的邊或框:耳郭。3.姓。
【熙】:1.光明。2.歡喜;和樂:熙熙。3.興旺。4.通“禧(xǐ)”。福。
論者謂郭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因此可以說,郭熙的山水畫中的美學價值觀是把山水審美和道德追求相統一的人生與自然美學價值觀。
不管是荊浩寫松萬株于太行,還是郭熙靜觀數月于峰前。
郭熙的遭遇和藝術成就使他成了中國美術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
在他的山水世界里,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黃公望,戴進、吳偉、馬遠、夏圭以及畫家兼文人的倪瓚、石濤、石溪、龔賢的技巧與心境,無不得到成功體現。
言其后起,若巨然、范寬、李成、郭熙俱未之逮,其平生所作,當有不少杰構,盛名千古,非偶然也。
郭熙為北宋畫院待詔,喜畫山水、寒林,畫法受李成影響。
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皆在其中。
然而現在,郭熙的名畫拍賣價格可達到1500萬元以上,而宋拓《唐皇甫君碑》的價格最高也就6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