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傳部的讀音 郵傳部的意思
郵傳部 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無專管機構,船政招商局隸北洋大臣,內地商船隸工部,郵政隸總稅務司,鐵路、電政另派大臣主管。鐵路又曾改隸商部。設部后,一切并入,置尚書及左右侍郎為主管,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所轄有郵政總局、電政總快速 及各省分局、電話局、交通銀行(包括北京總行及上海、漢口、廣州分行)、鐵路總局及京漢、京奉、京張、滬寧、吉長、廣長、正太等各路局。宣統元年(1909),省庶務司,增承政、參議二廳。三年,改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為交通部。
- 郵
- 傳
- 部
“郵傳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óu chuán bù]
- 漢字注音:
- ㄧㄡˊ ㄔㄨㄢˊ ㄅㄨˋ
- 簡繁字形:
- 郵傳部
- 是否常用:
- 否
“郵傳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清末官署名。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設。管理交通﹑郵政,民國改為交通部。
網絡解釋
郵傳部
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無專管機構,船政招商局隸北洋大臣,內地商船隸工部,郵政隸總稅務司,鐵路、電政另派大臣主管。鐵路又曾改隸商部。設部后,一切并入,置尚書及左右侍郎為主管,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所轄有郵政總局、電政總快速 及各省分局、電話局、交通銀行(包括北京總行及上海、漢口、廣州分行)、鐵路總局及京漢、京奉、京張、滬寧、吉長、廣長、正太等各路局。宣統元年(1909),省庶務司,增承政、參議二廳。三年,改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為交通部。
“郵傳部”的單字解釋
【郵】:同“郵”。
【傳】:[chuán]1.有一方交給另一方;由上代交給下代:流傳.傳授:師傳、、n3.傳播:宣傳4.傳導:傳電5.表達:傳情6.發出命令叫人來:傳訊7.傳染:這種病傳人8.姓。[zhuàn]均同“傳”。
【部】:1.部分;部位:內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局、廳高):外交部。商務部。3.一般機關企業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編輯部。門市部。4.軍隊(連以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連部。司令部。5.指部隊:率部突圍。6.統轄;統率:所部。部領。7.a)用于書籍、影片等:兩部字典。一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劇。b)用于機器或車輛:一部機器。兩部汽車。8.姓。
“郵傳部”的相關詞語
* 郵傳部的讀音是:yóu chuán bù,郵傳部的意思:郵傳部 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無專管機構,船政招商局隸北洋大臣,內地商船隸工部,郵政隸總稅務司,鐵路、電政另派大臣主管。鐵路又曾改隸商部。設部后,一切并入,置尚書及左右侍郎為主管,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所轄有郵政總局、電政總快速 及各省分局、電話局、交通銀行(包括北京總行及上海、漢口、廣州分行)、鐵路總局及京漢、京奉、京張、滬寧、吉長、廣長、正太等各路局。宣統元年(1909),省庶務司,增承政、參議二廳。三年,改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為交通部。
基本解釋
清末官署名。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設。管理交通﹑郵政,民國改為交通部。郵傳部
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無專管機構,船政招商局隸北洋大臣,內地商船隸工部,郵政隸總稅務司,鐵路、電政另派大臣主管。鐵路又曾改隸商部。設部后,一切并入,置尚書及左右侍郎為主管,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所轄有郵政總局、電政總快速 及各省分局、電話局、交通銀行(包括北京總行及上海、漢口、廣州分行)、鐵路總局及京漢、京奉、京張、滬寧、吉長、廣長、正太等各路局。宣統元年(1909),省庶務司,增承政、參議二廳。三年,改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為交通部。【郵】:同“郵”。
【傳】:[chuán]1.有一方交給另一方;由上代交給下代:流傳.傳授:師傳、、n3.傳播:宣傳4.傳導:傳電5.表達:傳情6.發出命令叫人來:傳訊7.傳染:這種病傳人8.姓。[zhuàn]均同“傳”。
【部】:1.部分;部位:內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局、廳高):外交部。商務部。3.一般機關企業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編輯部。門市部。4.軍隊(連以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連部。司令部。5.指部隊:率部突圍。6.統轄;統率:所部。部領。7.a)用于書籍、影片等:兩部字典。一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劇。b)用于機器或車輛:一部機器。兩部汽車。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