鄋怎么讀 鄋的意思

漢字 | 鄋 |
---|---|
讀音 |
|
注音 | ㄙㄡ |
部首 | [阝] 雙耳刀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9 |
異體字 | 鄵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10B |
其它編碼 | 五筆:vhcb|ehcb 倉頡:henl 鄭碼:nbxy 四角:77427 |
筆順編碼 | 32151125452 |
筆順筆畫 | ノ丨一フ一一丨フ丶フ丨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 橫折 橫 橫 豎 橫撇/橫鉤 點 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 豎 |
鄋字的意思
〔鄋瞞〕古族名。長狄的一支。在今山東濟南北。一說在今山東高青。
鄋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鄋
sōu ㄙㄡˉ
◎ 〔鄋瞞(mán)〕中國春秋時北方少數民族的一個小國,屬長狄的一支。在今山東省濟南市北(一說在博興縣西南)。
英語 county
鄋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鄋 Sōu
〈名〉
春秋時北方少數民族的一個小國 [Sou state],屬長狄的一支。公元前 616 年為齊所滅。在今山東省濟南市北
鄋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鄋【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音搜。《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左傳·文十一年》鄋瞞侵齊。《註》鄋瞞,狄國名。防風氏之後,姓漆。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義同。《說文》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
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茫氏。從邑叜聲。《春秋傳》曰:“??瞞侵齊。”所鳩切
說文解字注
(??)北方長狄國也。春秋文公十一年左傳。鄋瞞侵齊。遂伐我。叔孫得臣獲長狄僑如。榖梁傳曰。身橫九畞。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芒或作?、作汒。皆誤。魯語。仲尼曰。昔禹致羣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防風、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爲漆姓。在虞夏商爲汪芒氏。在周爲長翟。今爲大人。按國語本作在虞夏爲防風氏。在商爲汪芒氏。爲說苑、說文、王肅家語所本。今國語及史記孔子世家皆誤奪數字耳。韋注云。防風、汪芒氏之國名。汪芒、長翟之國名。謂汪芒之國在夏爲防風氏之國。長翟之國在商爲汪芒氏之國。此依孔子防風汪芒之君也而言之。今韋注譌爲汪芒氏之君名、則不可解矣。韋注云。封嵎二山在今吳郡永安縣。周世其國北遷爲長翟也。吳之永安縣在今浙江湖州府武康縣。顧氏祖禹曰。鄋瞞、在山東濟南府北境。或云今青州府高苑縣有廢臨濟城、古狄邑。卽長狄所居。按許以此篆廁涿郡北地之下。則許意謂其地在西北方。非在今山東也。從邑。叜聲。所鳩切。三部。春秋傳曰。??瞞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