鑷怎么讀 鑷的意思
“鑷”字共有1個讀音:
[niè]

漢字 | 鑷 |
---|---|
讀音 |
|
注音 | ㄋㄧㄝˋ |
部首 | [釒] 金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6 部外:18 |
異體字 | 籋 鉨 鉩 銸 鑈 鑷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鑷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477 |
其它編碼 | 五筆:qbbb 倉頡:csjj 鄭碼:pccc 四角:81141 |
筆順編碼 | 34112431122111122111122111 |
筆順筆畫 |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丨丨一一一一丨丨一一一一丨丨一一一 |
筆順名稱 | 撇 點 橫 橫 豎 點 撇 提 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橫 豎 豎 橫 橫 提 橫 豎 豎 橫 橫 橫 |
鑷字的意思
同“鑷”。
鑷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鑷
niè ㄋㄧㄝˋ
◎ 同“鑷”。
英語 tweezers, forceps, pincers
德語 flitzen, kneifen ,Geburtszange, Zange (S, Med)
法語 petites pinces,pincettes,mouchettes
鑷字的詳細解釋
鑷字的辭典解釋
鑷ㄋㄧㄝˋniè 名
拔除毛發或夾取細小東西的鉗子。晉·左思〈白發賦〉:「愿戢子之手,攝子之鑷。」也稱為「鑷子」。
古代婦女修容的工具,亦用為首飾或發夾。如:「花鑷」、「金鑷」。《南齊書·卷二○·皇后傳·文安王皇后傳》:「而后床帷陳設故舊,釵鑷十余枚。」南朝梁·江洪〈詠歌姬〉詩:「寶鑷間珠花,分明靚妝點。」
動用鑷子夾取東西或拔取毛發。如:「將砝碼鑷到天秤上。」晉·左思〈白發賦〉:「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唐·韋莊〈鑷白〉詩:「白發太無情,朝朝鑷又生。」
康熙字典解釋
鑷【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26畫,部外筆畫:18畫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音聶。鑷子。《釋名》鑷,攝也。攝取物也。《雲仙雜記》王僧虔晚年惡白髮,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僧虔曰:卻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又首飾。《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爵,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崔瑗·釵銘》三珠璜釵,鑷髮鑽瑩。《集韻》或作鑈。《類篇》亦作銸。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籋【卷五】【竹部】
箝也。從竹爾聲。尼輒切〖注〗臣鉉等曰:爾非聲,未詳。
說文解字注
(籋)箝也。二字雙聲。夾取之器曰籋。今人以銅鐵作之。謂之鑷子。從竹。爾聲。尼輒切。古音十五十六部。
鑷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鑷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