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曲的讀音 阿曲的意思
阿曲 3.偏袒回護。《魏書·高道穆傳》:“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 宋 蘇洵 《議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輩,為刑統毫釐輕重,明辨別白,附以仁義,無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
- 阿
- 曲
“阿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ē qǔ]
- 漢字注音:
- ㄜ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阿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阿諛隨順。 2.謂誣妄不實。 3.偏袒回護。
網絡解釋
阿曲
3.偏袒回護。《魏書·高道穆傳》:“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 宋 蘇洵 《議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輩,為刑統毫釐輕重,明辨別白,附以仁義,無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
“阿曲”的單字解釋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阿曲”的相關成語
“阿曲”的相關詞語
* 阿曲的讀音是:ē qǔ,阿曲的意思:阿曲 3.偏袒回護。《魏書·高道穆傳》:“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 宋 蘇洵 《議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輩,為刑統毫釐輕重,明辨別白,附以仁義,無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
基本解釋
1.阿諛隨順。 2.謂誣妄不實。 3.偏袒回護。
阿曲
3.偏袒回護。《魏書·高道穆傳》:“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聽以所檢,迭相糾發。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 宋 蘇洵 《議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輩,為刑統毫釐輕重,明辨別白,附以仁義,無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