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觀虎鬥的讀音 隔山觀虎鬥的意思
辭典解釋隔山觀虎斗 gé shān guān hǔ dòu 比喻袖手旁觀或在旁邊看熱鬧。 如:「你這種隔山觀虎斗的心態真是要不得!」近義詞漠不關心,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坐視不救反義詞扶危濟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 隔
- 山
- 觀
- 虎
- 鬥
“隔山觀虎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é shān guān hǔ dòu]
- 漢字注音:
- ㄍㄜˊ ㄕㄢ ㄍㄨㄢ ㄏㄨˇ ㄉㄡˋ
- 簡繁字形:
- 隔山觀虎斗
- 是否常用:
- 否
“隔山觀虎鬥”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隔山觀虎斗 gé shān guān hǔ dòu ㄍㄜˊ ㄕㄢ ㄍㄨㄢ ㄏㄨˇ ㄉㄡˋ 比喻袖手旁觀或在旁邊看熱鬧。
如:「你這種隔山觀虎斗的心態真是要不得!」
近義詞
漠不關心,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坐視不救反義詞
扶危濟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網絡解釋
“隔山觀虎鬥”的單字解釋
【隔】:1.遮斷;隔開:隔成兩間房。兩村中間隔著一條河。2.間隔;距離:隔兩周再去。相隔不遠。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觀】:[guān]1.觀看;觀覽。2.觀察;察看。3.示範;顯示。4.引申為示意。5.游覽。6.玩賞。7.多。8.鑒戒;借鑒。9.引申為效法。10.容飾;形態。11.景象。12.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13.同“勸”。14.同“涫”。沸滾。15.占卜。16.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巽上。[guàn]1.古代宮門外的雙闕。2.樓臺。3.京觀。4.道教的廟宇。5.古國名。6.姓。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鬥】:1.“斗”的繁體字。2.相爭:“械鬥”、“明爭暗鬥”。《論語?季氏》:“血氣方剛,戒之在鬥。”3.使動物相鬥:“鬥狗”、“鬥雞”、“鬥蛐蛐兒”。4.競賽﹑比賽:“鬥智”、“鬥棋”、“鬥法”。《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這畜生只除天上有,果係世間無,將他各處去鬥,俱鬥他不過,成百十貫贏得。”5.拼湊﹑湊集:“把這些小碎布鬥成一個袋子。”《金瓶梅?第一回》:“都鬥分子,來與武松人情。”《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我們鬥分銀子,與你作賀。”6.惹、引弄。同“逗”。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要,鬥卿來便當真假。”7.姓。如黃帝時有鬥苞,春秋時楚國有鬥伯比。8.二一四部首之一。
“隔山觀虎鬥”的相關詞語
* 隔山觀虎鬥的讀音是:gé shān guān hǔ dòu,隔山觀虎鬥的意思:辭典解釋隔山觀虎斗 gé shān guān hǔ dòu 比喻袖手旁觀或在旁邊看熱鬧。 如:「你這種隔山觀虎斗的心態真是要不得!」近義詞漠不關心,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坐視不救反義詞扶危濟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辭典解釋
隔山觀虎斗 gé shān guān hǔ dòu ㄍㄜˊ ㄕㄢ ㄍㄨㄢ ㄏㄨˇ ㄉㄡˋ比喻袖手旁觀或在旁邊看熱鬧。
如:「你這種隔山觀虎斗的心態真是要不得!」
近義詞
漠不關心,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坐視不救反義詞
扶危濟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身臨其境【隔】:1.遮斷;隔開:隔成兩間房。兩村中間隔著一條河。2.間隔;距離:隔兩周再去。相隔不遠。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觀】:[guān]1.觀看;觀覽。2.觀察;察看。3.示範;顯示。4.引申為示意。5.游覽。6.玩賞。7.多。8.鑒戒;借鑒。9.引申為效法。10.容飾;形態。11.景象。12.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13.同“勸”。14.同“涫”。沸滾。15.占卜。16.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巽上。[guàn]1.古代宮門外的雙闕。2.樓臺。3.京觀。4.道教的廟宇。5.古國名。6.姓。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鬥】:1.“斗”的繁體字。2.相爭:“械鬥”、“明爭暗鬥”。《論語?季氏》:“血氣方剛,戒之在鬥。”3.使動物相鬥:“鬥狗”、“鬥雞”、“鬥蛐蛐兒”。4.競賽﹑比賽:“鬥智”、“鬥棋”、“鬥法”。《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這畜生只除天上有,果係世間無,將他各處去鬥,俱鬥他不過,成百十貫贏得。”5.拼湊﹑湊集:“把這些小碎布鬥成一個袋子。”《金瓶梅?第一回》:“都鬥分子,來與武松人情。”《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我們鬥分銀子,與你作賀。”6.惹、引弄。同“逗”。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要,鬥卿來便當真假。”7.姓。如黃帝時有鬥苞,春秋時楚國有鬥伯比。8.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