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默的讀音 隱默的意思
隱默 yǐn mò 隱默(隱默) (1).安靜恬退。《南史·沉約傳》:“ 儀 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 明 歸有光 《潘用中墓志銘》:“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 (2).指安靜恬退之士。 唐 張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達人掌樞近,常與隱默同。”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 宋 范仲淹 《奏為薦胡瑗李覯充學官》:“臣聞臣之至忠莫先于舉士,君之盛德莫大于求賢,泰通之朝,豈敢隱默!”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設有以此論為 朱子 述者,當必樂聞其說,亟為改正,無所用其隱默也。”
- 隱
- 默
“隱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ǐn mò]
- 漢字注音:
- ㄧㄣˇ ㄇㄛˋ
- 簡繁字形:
- 隱默
- 是否常用:
- 否
“隱默”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安靜恬退。 2.指安靜恬退之士。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
網絡解釋
隱默
yǐn mò ㄧㄣˇ ㄇㄛˋ
隱默(隱默)
(1).安靜恬退。《南史·沉約傳》:“ 儀 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 明 歸有光 《潘用中墓志銘》:“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
(2).指安靜恬退之士。 唐 張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達人掌樞近,常與隱默同。”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 宋 范仲淹 《奏為薦胡瑗李覯充學官》:“臣聞臣之至忠莫先于舉士,君之盛德莫大于求賢,泰通之朝,豈敢隱默!”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設有以此論為 朱子 述者,當必樂聞其說,亟為改正,無所用其隱默也。”
“隱默”的單字解釋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默】:1.不說話;不出聲:沉默。默哀。2.離開書本憑記憶寫出來:默書。默生字。
“隱默”的相關詞語
* 隱默的讀音是:yǐn mò,隱默的意思:隱默 yǐn mò 隱默(隱默) (1).安靜恬退。《南史·沉約傳》:“ 儀 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 明 歸有光 《潘用中墓志銘》:“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 (2).指安靜恬退之士。 唐 張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達人掌樞近,常與隱默同。”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 宋 范仲淹 《奏為薦胡瑗李覯充學官》:“臣聞臣之至忠莫先于舉士,君之盛德莫大于求賢,泰通之朝,豈敢隱默!”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設有以此論為 朱子 述者,當必樂聞其說,亟為改正,無所用其隱默也。”
基本解釋
1.安靜恬退。 2.指安靜恬退之士。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隱默
yǐn mò ㄧㄣˇ ㄇㄛˋ隱默(隱默)
(1).安靜恬退。《南史·沉約傳》:“ 儀 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 明 歸有光 《潘用中墓志銘》:“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
(2).指安靜恬退之士。 唐 張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達人掌樞近,常與隱默同。”
(3).沉默不出;緘默不言。 宋 范仲淹 《奏為薦胡瑗李覯充學官》:“臣聞臣之至忠莫先于舉士,君之盛德莫大于求賢,泰通之朝,豈敢隱默!”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設有以此論為 朱子 述者,當必樂聞其說,亟為改正,無所用其隱默也。”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默】:1.不說話;不出聲:沉默。默哀。2.離開書本憑記憶寫出來:默書。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