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的讀音 雷龍的意思
雷龍 (恐龍)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 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 雷
- 龍
“雷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éi lóng]
- 漢字注音:
- ㄌㄟˊ ㄌㄨㄥˊ
- 簡繁字形:
- 雷龍
- 是否常用:
- 否
“雷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閃電。以其打閃時火光如龍﹐故稱。 辭典解釋
雷龍 léi lóng ㄌㄟˊ ㄌㄨㄥˊ 動物名。一種草食性恐龍。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蜥髖目。體型龐大,身長可達二十四公尺,重至三十五公噸。四足粗笨,有如象足。頭部僅有六十公分左右,頸部及尾部甚長。居于水邊陸地或沼澤之中。
英語 apatosaurus, former name: brontosaurus
法語 apatosaure, brontosaure
網絡解釋
雷龍 (恐龍)
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
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雷龍”的單字解釋
【雷】:1.帶異性電的兩塊云相接近時放出閃電,閃電引起的高溫使空氣膨脹、水滴汽化而發生的強烈爆炸聲。2.一種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雷龍”的相關詞語
* 雷龍的讀音是:léi lóng,雷龍的意思:雷龍 (恐龍)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 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基本解釋
閃電。以其打閃時火光如龍﹐故稱。辭典解釋
雷龍 léi lóng ㄌㄟˊ ㄌㄨㄥˊ動物名。一種草食性恐龍。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蜥髖目。體型龐大,身長可達二十四公尺,重至三十五公噸。四足粗笨,有如象足。頭部僅有六十公分左右,頸部及尾部甚長。居于水邊陸地或沼澤之中。
英語 apatosaurus, former name: brontosaurus
法語 apatosaure, brontosaure
雷龍 (恐龍)
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雷】:1.帶異性電的兩塊云相接近時放出閃電,閃電引起的高溫使空氣膨脹、水滴汽化而發生的強烈爆炸聲。2.一種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