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潮涌的意思 風起潮涌的讀音和出處
- 風
- 起
- 潮
- 涌
- 成語名稱:
- 風起潮涌
- 成語拼音:
- [fēng qǐ cháo yǒng]
- 成語解釋:
-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風刮起,水波洶涌。比喻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 成語出處:
- 李大釗《新舊思想之激戰》:“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風起潮涌的新人運動,尚不知相差幾千萬里?”
- 成語例句:
- 瞿秋白《餓鄉紀程》:“風起潮涌的自由戰激勵他們驅逐地主,打破封建遺毒的偶像。”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勢浩大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風起潮湧
- 英文翻譯:
- Wind and tid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風起潮涌”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F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升起 冒出 大風 刮起 水波 洶涌 比喻 事物 興起 聲勢浩大
“風起潮涌”的單字解釋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社會黑暗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的的詩文)。2.像風那樣迅速、普遍的:風潮。風靡一時。風馳電掣。3.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習俗:風氣。風習。風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風尚(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4.消息,傳聞:風傳(chuán)(傳聞)。聞風而動。5.表現在外的景象、態度、舉止:風景。風度。風格(a.氣度,作風;b.文藝作品表現出的思想、藝術特色)。風骨(a.剛強的氣概;b.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風致。風采(a.人美好的禮儀舉止,亦作“豐采”;b.文采;c.舊時指某些官吏的剛正風格)。風騷(a.指舉止輕佻,如“賣弄風風”,一般指婦女;b.中國的《詩經》和《楚辭》的并稱)。6.指民歌、歌謠:國風(《詩經》中古代十五國的民歌)。采風。7.中醫學指某些疾病:風癱。風濕。8.姓。[fěng]古同“諷”,諷刺。
【起】:1.由坐臥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來。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身。起飛。3.物體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長出(皰、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兒身上愛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東西弄出來:起貨。起釘子。6.發生:起風了。起疑心。起作用。7.發動;興起:起兵。起事。8.擬寫: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會。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10.姓。11.件;次:這樣的案子每年總有幾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進來一起人。他們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動詞后,表示事物隨動作出現:樂隊奏起迎賓曲。會場響起熱烈掌聲。1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問起過你。想起一件事。
【潮】: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漲潮。退潮。2.比喻像潮水那樣有漲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潮。心潮。思潮。學潮。熱潮。3.潮濕:受潮。返潮。背陰的房間有點兒潮。4.成色低劣:潮銀。潮金。5.技術不高:手藝潮。6.指廣東潮州:潮劇。潮繡。7.姓。
【涌】:[yǒng]1.水或云氣冒出:淚如泉涌。風起云涌。2.從水或云氣中冒出:雨過天晴,涌出一輪明月。臉上涌起了笑容。3.波峰呈半圓形,波長特別大、波速特別高的海浪。[chōng]河汊(多用于地名):河涌。蝦涌(在廣東)。
“風起潮涌”的近義詞
“風起潮涌”的相關成語
“風起潮涌”的關聯成語
風字的成語
起字的成語
潮字的成語
涌字的成語
風開頭的成語
起開頭的成語
潮開頭的成語
涌開頭的成語
feng的成語
qi的成語
chao的成語
yong的成語
fqcy的成語
風起什么什么的成語
風什么潮什么的成語
風什么什么涌的成語
什么起潮什么的成語
什么起什么涌的成語
什么什么潮涌的成語
“風起潮涌”造句
風起潮涌間,都映出了一份對美的執著。
但今天它再度春江水暖、風起潮涌。
舊的框架被破壞,新的秩序尚未形成,適時風起潮涌,豪杰輩出。
風起潮涌、機遇疊加,先行者興、善弈者謀、實干者成。
6月20日上午8時,某海域風起潮涌,波峰浪谷間一場核生化多科目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正在進行。
激越的歌聲回蕩在耳旁,記者的思緒回到了那個風起潮涌的年代……
原野坦蕩,麥浪翻滾,一片片風起潮涌的金黃。
一個承載了太多使命的“國字號”示范區,即將在風起潮涌的皖江噴薄而出。
江東戰事已然平息,但北方長安城內,依然是風起潮涌。
不公布狀元已呈風起潮涌之勢,如此“逆風而上”,無疑需要勇氣。
* 風起潮涌的意思 風起潮涌的成語解釋 風起潮涌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