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怎么讀 飢的意思

漢字 | 飢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 |
部首 | [飠] 食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2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饑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8E2 |
其它編碼 | 五筆:wyvm|wvwn 倉頡:oihn 鄭碼:oxqd 四角:87710 |
筆順編碼 | 3445115435 |
筆順筆畫 | ノ丶丶フ一一フ丶ノフ |
筆順名稱 | 撇 點 點 橫折 橫 橫 豎提 點 撇 橫折彎鉤/橫斜鉤 |
飢字的意思
同“饑”。
飢字的基本解釋
● 飢
jī ㄐㄧ 《廣韻》居夷切,平脂見。脂部。
餓。《書?舜典》:“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同“饑”。災荒;五穀不熟。《墨子?七患》:“五穀不收謂之飢。” 古國名。在今山西省黎城縣東北。《史記?殷本紀》:“西伯伐飢國,滅之。” 姓。也作“饑”。《廣韻?脂韻》:“飢,姓。《左傳》殷人七族有飢氏。”
英語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德語 hungrig
飢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飢
jī
〈名,形〉
(1) (形聲。從食,幾聲。本義為餓、吃不飽。)
(2) 同本義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3) 吃不飽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飢,餓也。從食,幾聲。——《說文》
可以樂飢。——《詩·陳風·衡門》。箋:「飢者,不足於食也.」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韓非子·飾邪》
或受之飢。——漢· 賈誼《論積貯疏》
操軍兼以飢疫。——《資治通鑑》
又如:飢火(飢餓難忍,如火燒於腹中);飢殍(餓死的人。同餓莩);飢驅(爲飢餓所迫,出外奔波謀生);飢火中燒(飢餓難忍。如火燒於腹中)
(4) 姓
詞性變化
◎ 飢
飢 jī
〈名〉
(1) 通「饑」。荒年,五穀無收 [bad havest]
飢歲之春。——《韓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飢匱。——《後漢書·張奮傳》
(2) 古國名 [Ji state]
西伯伐 飢國,滅之。——《史記·殷本紀》
常用詞組
飢斃飢不欲食飢不擇食飢餐渴飲飢餓飢寒飢寒交迫飢火燒腸飢穰
飢字的辭典解釋
「饑 」的異體字。
飢ㄐㄧjī 形餓。如:「飢餓」、「飢渴」、「飢腸轆轆」。《說文解字·食部》:「飢,餓也。」唐·孟郊〈蚊〉詩:「五月中夜息,飢蚊尚營營。」
名姓。如漢代有飢恬。→「饑」的異體字(05328)?
康熙字典解釋
飢【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音肌。《玉篇》餓也。《書·舜典》黎民阻飢。《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註》五穀不成。《又》仍飢爲薦。《註》連歲不熟。《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又《正字通》國名。西伯伐飢國,滅之。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
又漢有大豪飢恬。○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從幾,飢渴之飢從幾,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從幾,經傳頗通用。《長箋》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集韻》別作??。《龍龕》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飢【卷五】【食部】
餓也。從食幾聲。居夷切
說文解字注
(飢)餓也。與饑分別。葢本古訓。諸書通用者多有。轉寫錯亂者亦有之。從??。幾聲。居夷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