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擡明鏡的讀音 高擡明鏡的意思
【解釋】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法者判案公正嚴明。【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示例】與小婦人并無干涉,只望大人~替小婦人做主咱。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 高
- 擡
- 明
- 鏡
“高擡明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āo tái míng jìng]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高抬明鏡
- 是否常用:
- 否
“高擡明鏡”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高抬明鏡"。 辭典解釋
高抬明鏡 gāo tái míng jìng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親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鏡,昭雪前冤!」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鏡,替小婦人作主咱。」也作「明鏡高懸」。
網絡解釋
【解釋】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法者判案公正嚴明。
【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示例】與小婦人并無干涉,只望大人~替小婦人做主咱。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高擡明鏡”的單字解釋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擡】:同“抬”。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鏡】:同“鏡”。
“高擡明鏡”的相關詞語
* 高擡明鏡的讀音是:gāo tái míng jìng,高擡明鏡的意思:【解釋】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法者判案公正嚴明。【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示例】與小婦人并無干涉,只望大人~替小婦人做主咱。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基本解釋
見"高抬明鏡"。辭典解釋
高抬明鏡 gāo tái míng jìng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親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鏡,昭雪前冤!」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鏡,替小婦人作主咱。」也作「明鏡高懸」。
【解釋】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法者判案公正嚴明。
【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示例】與小婦人并無干涉,只望大人~替小婦人做主咱。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擡】:同“抬”。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鏡】:同“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