鬨堂大笑的讀音 鬨堂大笑的意思
【解釋】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臺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說了一遍。大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近義詞】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反義詞】啞然失笑、泣不成聲、涕泗滂沱【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
- 鬨
- 堂
- 大
- 笑
“鬨堂大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漢字注音:
- ㄏㄨㄥ ㄊㄤˊ ㄉㄚˋ ㄒㄧㄠˋ
- 簡繁字形:
- 哄堂大笑
- 是否常用:
- 否
“鬨堂大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哄堂大笑 hōngtáng-dàxiào
[the whole room bursting into laughter] 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陸 郭二人同聲道:“托爺們的洪庇,那時小弟還要叫戲哩”。大家哄堂大笑。—— 清· 李綠園《歧路燈》
辭典解釋
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ㄏㄨㄥ ㄊㄤˊ ㄉㄚˋ ㄒㄧㄠˋ 形容眾人同時大笑。參見「哄堂」條。《歧路燈.第三○回》:「陸郭二人同聲道:『托爺們的洪庇,那時小弟還要叫戲哩。』大家哄堂大笑。」也作「哄堂大笑」。
網絡解釋
【解釋】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臺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說了一遍。大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義詞】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義詞】啞然失笑、泣不成聲、涕泗滂沱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
“鬨堂大笑”的單字解釋
【鬨】:1.同“哄3”。2.爭斗:“鄒與魯鬨”。
【堂】:1.正房:堂屋。2.專為某種活動用的房屋:禮堂。課堂。食堂。3.舊時官府中舉行儀式、審訊案件的地方:大堂。過堂。4.用于廳堂名稱,舊時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號: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藥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節的課程,一節叫一堂:兩堂課。c)舊時審案一次叫一堂:過了兩堂。d)用于場景、壁畫等:三堂內景。一堂壁畫。8.姓。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鬨堂大笑”的相關詞語
* 鬨堂大笑的讀音是:hōng táng dà xiào,鬨堂大笑的意思:【解釋】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臺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說了一遍。大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近義詞】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反義詞】啞然失笑、泣不成聲、涕泗滂沱【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哄堂大笑 hōngtáng-dàxiào
[the whole room bursting into laughter] 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陸 郭二人同聲道:“托爺們的洪庇,那時小弟還要叫戲哩”。大家哄堂大笑。—— 清· 李綠園《歧路燈》
辭典解釋
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ㄏㄨㄥ ㄊㄤˊ ㄉㄚˋ ㄒㄧㄠˋ形容眾人同時大笑。參見「哄堂」條。《歧路燈.第三○回》:「陸郭二人同聲道:『托爺們的洪庇,那時小弟還要叫戲哩。』大家哄堂大笑。」也作「哄堂大笑」。
【解釋】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臺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說了一遍。大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義詞】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義詞】啞然失笑、泣不成聲、涕泗滂沱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
【鬨】:1.同“哄3”。2.爭斗:“鄒與魯鬨”。
【堂】:1.正房:堂屋。2.專為某種活動用的房屋:禮堂。課堂。食堂。3.舊時官府中舉行儀式、審訊案件的地方:大堂。過堂。4.用于廳堂名稱,舊時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號: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藥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節的課程,一節叫一堂:兩堂課。c)舊時審案一次叫一堂:過了兩堂。d)用于場景、壁畫等:三堂內景。一堂壁畫。8.姓。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